陸股熱度飆升!法人曝避險妙招 應對短線震盪
截至9月22日,A股主要指數表現穩健,上證綜指小幅收高0.3%,報3,420點;深成指上漲0.5%,創業板指數則上揚0.8%。市場人士指出,指數持續走強顯示投資人對政策面與資金面的正面反應逐漸發酵,帶動整體氛圍回暖。
M&G環球股息基金投資團隊則指出,在政策支持下,陸股過去一年已出現明顯反彈,特別是AI基礎建設、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成長領域最受資金青睞。目前陸股仍處於歷史低位,企業營運韌性提升且更注重股東回報,長期投資價值可期。隨着大陸政府持續透過財政與貨幣政策穩定經濟,包括強化內需、降息與產業扶持,有助抵禦外部壓力。同時,IMF與世界銀行相繼上調大陸2024、2025年GDP成長預期至約5%,顯示國際市場對大陸復甦的信心逐步升溫。
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陳雯卿表示,陸港股近期受三大利多推升,後市仍具上漲潛力。首先是政策全面力挺AI,大陸國務院提出「人工智慧+」政策,規劃至2035年智慧終端滲透率突破90%並啓動5,000億人民幣金融工具,資金優先流向AI、基建與新興科技,帶動算力、晶片及雲端投資熱潮。其次,南向資金與IPO熱絡,截至9月南向資金淨買入規模突破1兆港幣,累計流入近4.7兆港幣,港股新股募資年增逾5倍,多檔新股翻倍上漲。第三,科技龍頭財報優異,騰訊淨利潤年增17%,阿里巴巴加碼AI與雲業務,小米營收與交付創高,顯示基本面持續修復。
臺新MSCI中國ETF(00703)研究團隊指出,近期A股日成交金額和換手率大幅提升,融資餘額出現新一輪擴張,資金流入推動股市上漲,股市上漲又進一步吸引更多資金進場,形成正回饋效應。從估值角度來看,滬深300指數動態市盈率約14倍,接近歷史均值(15.5倍),而在2021年、2015年、2009年牛市週期中,滬深300市盈率曾觸及17倍、19倍、32倍,顯示估值仍具上行空間。
復華中國5G(00877)經理人吳允翔表示,美國聯準會上週啓動預防性降息,提升市場流動性,將有利風險性資產表現。其中AI算力題材因需求強勁,帶動A股光模組、光通訊等相關概念股行情升溫,後市仍具成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