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評價逐步邁入修復

A股基金今年來績效前十名

陸股在經濟數據分化與政策改革並行下,逐步邁入評價修復階段。投信法人認爲,儘管內需復甦仍顯緩慢,但在貨幣與財政政策可望加力、新經濟產業動能強勁的支撐下,A股中長期投資吸引力持續升溫。

羣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大陸正經歷四大再平衡的居民資產、產能結構、經濟動能與資本市場定位。人民銀行今年上半年釋出超過10兆人民幣流動性,居民超額儲蓄估達30至40兆人民幣,一旦定存利率跌破1%,資金轉向權益市場將成趨勢。

此外,「反內卷」與市場化改革推動企業ROE回升,A股正從融資市場轉爲投資者回報市場,分紅與回購金額創高,顯示評價修復進程已展開。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大陸經濟上半年出口強勁、下半年動能轉弱,房市仍疲軟。即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召開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爲市場政策方向定調。預期政府將維持約5%的中期成長目標並延續穩外貿、強創新主軸,政策底有望進一步確認。

百達投資分析,大陸經濟喜憂參半,零售銷售持續疲弱,但出口下降幅度低於預期,美國關稅影響有限。然陸股估值具吸引力、政策仍有寬鬆空間,是A股中長期支撐;而AI投資熱潮帶動科技股漲幅超過40%,AI、半導體與雲端計算產業鏈正成爲市場核心主題。但爲防止資產泡沫,刺激措施推行速度可能採漸進式,以平衡市場穩定與成長需求。

兆豐中國內需A股基金研究團隊強調,今年A股創10年新高,主因是存款利率創低與流動性大增。第三季融資餘額突破2.3兆元、非銀存款暴增5.87兆元,資金大量轉向股市。科技股成爲領漲主軸,電子、電腦、有色金屬及AI、機器人、創新藥等產業受惠於全球科技投資浪潮。看好科技股,包含電子、電腦及有色金屬及AI、半導體、機器人受惠全球科技趨勢。

雖然深證指數本益比達26.93倍,但全A本益比約22倍,融資餘額僅佔市值2.49%,估值仍合理。不過,內需疲弱是最大隱憂。第四季建議分批逢低佈局A股,可留意配置聚焦AI、半導體、創新藥及反內卷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