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婦散步遭「化骨水」奪命 專家揭危化品管理現漏洞

陸婦散步踩化骨水身亡敲響危化品管理警鐘。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澎湃新聞評論欄目16日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 近日,杭州涂姓52歲女子進入閒林中路空地時,不慎接觸廢棄氫氟酸中毒,送醫搶救無效身亡。該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並登上大陸微博熱搜。

9月16日,閒林街道辦生態環境工作人員稱,事發地準備拆遷,可能系拆遷時翻弄出的廢棄化學品,目前周邊已排查清理。餘杭區環境部門人員稱,系受害女子不慎踩到裝有氫氟酸容器,目前仍在調查該容器來源。

走在城市街道上,卻意外踩到廢棄危化品,最終不幸離世,當事人的遭遇着實是無妄之災,令人扼腕嘆息,也向社會敲響危化品管理警鐘。

氫氟酸,很多人對這個化學名詞可能感覺陌生,事實上它有極強的腐蝕性,有着「化骨水」之稱,不僅能造成皮膚和組織的嚴重損傷,還可導致系統性中毒,殺傷力巨大。根據女子家屬發文稱,當事人誤踩到氫氟酸後,當場便無法行走,後出現心臟衰竭、呼吸停跳等症狀,從接觸到死亡的時間相當短暫,恰恰印證了氫氟酸的極端危險性。

按照大陸《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危化品的生產、儲存、使用、運輸、廢棄處置,有嚴格的規範和要求,要置於全流程的監管之下。像氫氟酸這樣的高危「毒物」,理應由具備資質的專業機構、人員回收處理,絕不能隨意傾倒或丟棄。

此次致命的氫氟酸究竟從何而來?當地街道辦初步作了解釋,但調查具體源頭和相關責任方,是必不可少的。無論結果怎樣,都暴露出監管鏈條中存在明顯的漏洞。

根據法律規定,隨意丟棄危險化學品,造成嚴重後果的,可能構成污染環境罪或危害公共安全罪。接下來,相關部門應儘快查明事實,溯源追責,給逝者家屬一個交代,也給公衆一個明確的迴應。

值得警醒的是,此次並非危化品首次闖入庶民日常生活。此前就有媒體報導,浙江一名環衛工人在清理垃圾時,雙手被垃圾中一瓶強酸化學品腐蝕。類似慘劇,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危險化學品末端管理存在盲區。

現如今,隨着工業發展和城市擴張,各類化學品的使用量持續上升,相應廢棄物也不斷增加。一些企業或個人,可能出於節省成本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將危化品偷偷傾倒。而監管力量畢竟有限,難以覆蓋城市每一角落,導致這些「不定時炸彈」潛伏,威脅無辜生命安全。

市民散步被廢棄危化品奪去生命,看似小機率事件,但對個體而言,卻是百分之百災難。

城市治理不能忽視這種小機率事件折射出的危化品管理「大問題」。從生產、運輸、使用到廢棄處置,任何一個環節疏忽,都可能釀成無法挽回後果。不能僅靠事後追責,更需構建起嚴絲合縫管理體系。

危化品管理,是技術問題,更是責任問題,考驗着社會治理精細程度。必須以此悲劇深刻警示,排查城市中的風險點,加強對廢棄危化品巡查與清理,加大對非法傾倒行爲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築牢公共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