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方關注 臺灣是否修改憲法
賴清德總統就職1週年,圖爲2024年520賴總統宣誓就職。(臺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賴清德總統將發表就職1週年演說,是否會說出更激進的言詞?備受關注,整體上來說,賴總統去年520拋出「新兩國論」,今年313將對岸定調爲「境外敵對勢力」,到最近紀念歐戰發表臺獨史觀論調,立場已非常清晰,就是要和大陸對抗到底,不管他再發出任何驚人之語,也不令人意外。現在陸方密切關注的重點,在於賴是否踩到以法律手段更改憲法或一中紅線。
賴總統3月13日提出賴17條,定義對岸是「境外敵對勢力」,外界認爲陸方將大動作反制,不過直到4月1日,解放軍東部戰區才以軍演迴應。事實上,大陸方面清楚瞭解,雖然賴總統上臺前曾自稱「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但是在上任之後,無法有任何實際作爲,只能靠着「畫餅」來凝聚支持者的向心力,說話就算再難聽,也不會超過直指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
雖然如此,仍有不少大陸涉臺學者憂心,賴總統不斷挑釁,將會從量變走向質變。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直言,「賴清德持續挑動兩岸對立情緒,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來支持他的臺獨立場,尋求兩岸更爲嚴峻的對抗,形成一個循環的邏輯。如果在此邏輯裡一路走下去,兩岸的對抗,甚至於發生軍事衝突,恐怕愈來愈難以迴避。」
需要擔心的不只如此,還有賴政府以文字遊戲操作「兩國論」,藉此挑戰「一中憲法」。去年底,陸配李貞秀遞補民衆黨不分區立法委員,但陸委會認爲依據《國籍法》,公職人員不能有雙重國籍而喊卡。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不是兩國,而是一國,只是分爲不同地區,民進黨政府把兩岸定位成「兩國」,把在臺灣的大陸人士定位成外國人而非大陸地區人士。
如果有人提請釋憲,將會正中民進黨下懷,因爲以當前大法官政治立場一片綠油油的現況,很可能如同國會改革釋憲案一樣,藉釋憲之權、行制憲之實,讓少數執政的民進黨繞過「憲政限制」爲所欲爲,「兩國論」也可透過釋憲落實。這可比公投修憲的速度快,門檻也低,但嚴重的是,恐將觸發大陸的強硬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