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兒島30天地震2196次!日本氣象廳:嚴防震度6弱級地震

▲日本吐噶喇列島近海,30天內發生2196次地震。(圖/翻攝氣象廳)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日本鹿兒島縣的吐噶喇列島近海地震活動至今已持續一個月,期間震度1以上的地震次數累計接近2196次。日本氣象廳警告,未來可能仍有震度6弱的地震發生,呼籲當地居民提高警覺。

據《NHK》報導,此次地震活動自6月21日開始,集中於吐噶喇列島的惡石島及小寶島周邊。7月3日,惡石島曾發生震度6弱的地震,接着又出現3次震度5強及3次震度5弱地震,小寶島則記錄了1次震度5弱的地震。

根據氣象廳資料,至7月21日上午5時,震度1以上的地震總數達2196次。過去數日,7月19日記錄15次,7月20日減少至6次,而21日尚未有地震發生。

相比以往的地震活動,此次地震頻率明顯更高。專家指出,由於震源淺且距離觀測點近,地震的震度容易偏高。氣象廳提醒,當地居民應持續注意震度6弱的地震可能性。

面對地震頻繁發生,自7月4日起,部分惡石島及小寶島的居民選擇撤離至鹿兒島市的酒店避難。然而,隨着避難時間拉長,部分居民開始返回島上生活。7月19日,8名居民搭乘村營渡輪回到惡石島。根據當地政府統計,截至7月20日,惡石島仍有40人居住,小寶島則有31人。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田直表示,吐噶喇列島近海的地震活動雖逐漸趨緩,但短期內難以完全終止。他指出,地震的成因可能與地下岩漿活動有關,並提到國土地理院的觀測結果:距惡石島約50公里的寶島地殼變動方向已改變,可能是岩漿流動路徑改變所致。

此外,海上保安廳此前的調查顯示,該海域存在火山活動的跡象,平田教授推測地下岩漿擴張岩層,可能加劇地震發生。他提醒,地震活動的終止需長期觀察,甚至可能需耗時1年以上才能確定。

平田教授最後強調,吐噶喇列島近海過去曾在地震活動減弱後半年內發生強震,居民應保持警覺,做好防震準備,持續關注震度6弱地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