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多晶矽業要砍過剩產能 協鑫、通威等擬設整合基金 規模上看2,090億元
大陸太陽能產業正迎來變革,近日有消息指出,包括協鑫科技、通威股份在內龍頭企業聯合發起人民幣500億元(約新臺幣2,090億元)產能整合計劃基金。太陽能示意圖。美聯社
大陸太陽能產業正迎來變革,近日有消息指出,包括協鑫科技、通威股份在內龍頭企業聯合發起人民幣500億元(約新臺幣2,090億元)產能整合計劃基金,預計收購併永久關停業內技術落後、能耗較高的多晶矽產能。首期收購目標鎖定在100萬-120萬噸產能,約佔當前大陸多晶矽總產能的三分之一,被業內視爲大陸「多晶矽OPEC」。
路透報導,基金計劃於第3季末完成設立,第4季度正式啓動產能收購工作,希望透過淘汰落後產能,讓行業整體運營效率有望得到顯著提升。且此次整合計劃採市場化運作模式,其將設立專門行業協調委員會管理產能配額分配。委員會由參與企業代表、金融機構以及行業專家共同組成,主要負責制定行業總體產能規劃、分配企業生產配額,並監督協議執行情況。
協鑫科技董事長朱共山在6月的中國太陽能產業高峰論壇上就曾透露,主要企業正在積極探索行業自律機制。他指出,「過去我們習慣用擴產來應對競爭,現在必須轉變思路,通過優化存量來實現高質量發展。」
行業研究機構Bernreuter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大陸多晶矽名義產能已達325萬噸,而大陸太陽能行業協會預測2025年全球市場需求僅爲160萬噸左右。按估算,如果協鑫等業者提出的停產計劃成真,將關閉約38%的產能,使剩餘有效產能降至約200萬噸。
不過,該計劃要實行仍有挑戰:一是協鑫科技和通威目前深陷虧損泥潭,要如何籌足資金是問題;二是多晶矽行業多爲民企狀態下,地方政府是否願意協助關廠是關鍵;三是共同控制市場的目標容易踩官方反壟斷的紅線。
事實上,近期大陸業內也有傳聞稱,有11家多晶矽企業聯合組建全新合資公司,承債收購整合另外六家企業的產能。但前述消息即遭到中國太陽能行業協會闢謠,據澎湃新聞報導,業內確實有在討論「以大收小」收儲計劃,但因爲涉及企業多、資金巨大、戰線長,所以操作難度也大。
中國工業報報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標分析,當前多晶矽環節是優質產能過剩,其供過於求主要源於庫存壓力。所有企業自年初起,產能運行率低於40%,僅實現月均10萬噸的當期產銷平衡。並認爲優先消化庫存再安排生產纔是當急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