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產能過剩 陸將整頓4成石化設施

圖/新華社

中國近年原油煉製量

中國行業產能過剩導致「內卷」嚴重,官方積極出手整頓。隨着房地產景氣持續疲軟、電動車興起,石化及煉油業也面臨產能過剩壓力。外媒報導,中國政府計劃將石化老舊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這將佔中國煉油總產能40%,並關閉小型煉油廠,未來將優先投資機器人、半導體等領域所需的高階化學品,新措施最快下月推出。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相關詳細計劃已送交工信部等待最後覈准,預計將涵蓋產能汰除、技術升級與投資導向調整等措施。根據研擬的整頓方案,營運超過20年的石化設施將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此類老舊產能約佔中國總產能40%。

此外,方案還將引導企業轉型投入高附加價值的專用精細化學品,以取代目前供過於求的大宗化工原料。並在新的投資機制下,優先投資機器人、人工智慧、半導體及新能源等領域所需的高階化學品,帶動產業轉型。

根據方案,年產能低於200萬噸的小型煉油廠可能面臨關閉。知情人士表示,此舉是爲了降低國內汽油和柴油需求萎縮的衝擊,目前該產業已出現約6,000萬噸過剩產能。

北京今年3月即示警,爲因應快速電動化趨勢,及傳統能源需求不斷被侵蝕市場現況,將強制煉油廠減少交通燃料的產量,並要求提高石化產品的生產比重。

報導稱,截至2024年,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煉油產能,每日逾1,820萬桶,2026年每日將達2,100萬桶。但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警告,若不進行調整,在供過於求的背景下,預計到2034年之前,中國約10%的煉油廠將被迫關閉。

中國煉油與石化產業在2025年上半年持續承壓,虧損金額較去年同期擴大8.3%。僅煉油部分,上半年虧損較2024年同期增加逾12.5億美元,突顯行業在需求放緩與「內卷」的雙重夾擊下,獲利空間正不斷壓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措施雖未納入乙烯,但在產能過剩風險加劇下,自2026年起將面臨新增產能的許可限制。乙烯是紡織、橡膠與塑膠等基礎原料,產業界正推動將其列爲明年3月公佈的「十五五年規劃」重點控管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