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電動車遭歐盟加徵關稅如何反擊?可能鎖定「這項」
歐盟擬從7月4日起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臨時關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歐盟宣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臨時性關稅後,歐洲最大中國研究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ICS)預計,中國可能會對歐盟採取有限且具針對性的反擊行動,以避免觸發全面的貿易戰,農產品及乳製品等是預期的目標。
中國官方多次暗示反制歐盟的關稅措施。綜合港媒報導,總部在柏林的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指出,預料中方的報復將集中在起司、豬肉等歐盟農產品。而在歐盟開始對中國產電動車進行反傾銷調查後,中國今年初也展開對白蘭地等歐洲酒類的調查。
法國是白蘭地主要產地,並在提高中國製電動車關稅上持支持態度。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認爲,北京不會對自身需求的產品下手,包括歐盟的機械、化學品及醫療技術產品等。
此外,中國還會考慮對配備大排量發動機的歐洲進口汽車,上調暫定關稅至最高25%,但相信只會影響德國車企在中國銷售的一小部分。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指出,中國可能希望避免貿易戰,繼續讓其電動車進入歐洲市場,其報復行動可能只針對歐盟個別國家,以起施壓效果。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則表示,中歐雙方仍可以進行雙邊接觸,且有談判空間,即使在徵收關稅措施實行之後,仍有可能協調立場。
大陸官媒此前已多次放出風聲,提到中國企業計劃或已經申請對歐盟的進口豬肉、乳製品等展開反傾銷調查,有官方背景的歐盟中國商會也提到,中國可能對特定類型的歐美進口汽車加徵關稅。本週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臨時關稅公佈後,大陸商務部迴應,對於符合條件的上述申請,調查機關將啓動立案程序。
事實上,歐盟關稅措施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有限,中國汽車製造商即使在實施新關稅後,仍可能實現盈利;中國車企也計劃在歐洲迅速建廠,可以抵銷關稅措施的影響。報導指,中國對歐盟決定的初步反應,目前暫時仍限於口頭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