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電動車進擊 美日車企皮皮剉

比亞迪等大陸車企憑藉快速的創新週期、靈活的價格策略和完善的供應鏈,已對歐美日車企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新華社)

大陸電動車迅速崛起,正改寫全球汽車產業版圖。無論是亞洲傳統汽車強國日本,還是在美國汽車工業腹地,大陸車企的崛起都帶來強烈震撼。比亞迪等企業憑藉快速的創新週期、靈活的價格策略和完善的供應鏈,已對歐美日車企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導,中國電動汽車迅速發展,已撼動日本汽車產業根基。德勤東京分所汽車業務負責人平井學直言:「日本車企的競爭力正一點一點被削弱,發展勢頭正在消失。」比亞迪去年全球銷量首次超越本田和日產,直逼日本汽車產業的領軍者豐田。這場從內燃機轉向電動機的重大轉型,對作爲日本經濟支柱的汽車產業形成嚴峻考驗。

日本車企在電動車研發速度上落後顯著。德勤合夥人東海林雅人指出,日本車企新車開發週期長達6至7年,而部分中國車企僅需18個月即可推出新車。這使得中國品牌能迅速回應市場需求並迅速搶佔市場。

普華永道數據顯示,日本車企在東南亞六大市場的市佔率,已從2021年的73%跌至今年上半年的62%,而中國車企則從幾乎爲零升至超過5%,象徵日本在該地區「無可匹敵時代」的結束。

雖然日本車企在混合動力車領域仍具優勢,但在高科技電動車和軟體應用上卻顯得步履蹣跚。國際能源署統計顯示,中國新車銷量中電動車已佔近5成,而美國僅約1成。

不僅日本感受到壓力,美國車企也深感危機。美國福特汽車執行長吉姆·法利近日直言:「中國完全主導了電動汽車產業,特斯拉、通用或福特都沒有真正的競爭力。」他形容中國是「700磅重的大猩猩」,憑藉低成本與高品質優勢,已在全球市場展開攻勢。

面對壓力,福特已宣佈投資50億美元,推動「通用電動汽車平臺」計劃,改造美國工廠並新建電池產能,預計2027年推出售價3萬美元的電動皮卡,以與比亞迪等中企競爭。然而,業界普遍認爲,美國車企在成本與品質上仍難與中國抗衡,中國品牌已加快在拉美、非洲及南亞市場的擴張步伐,美企追趕難度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