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放流6000尾白星笛鯛 為大海注入新的生機

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今於臺東縣綠島舉辦白星笛鯛放流活動,共放流6000尾魚苗。圖/海漁基金會提供

爲增裕在地海洋資源、促進沿近海漁業永續發展,農業部漁業署挹注經費,由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今於臺東縣綠島舉辦白星笛鯛放流活動,共放流6000尾魚苗。

縣府農業處副處長黃奇明、議員王姷力、綠島區漁會理事長何志忠、綠島水域休閒遊憩活動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宜禧、國科會綠島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平臺計劃博士後研究員李坤璋等人,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黃章陽代表主辦單位出席,與地方共同見證放流成果。

活動主題「1+1>2」象徵多方力量合作所產生的加乘效應,透過「觀光×漁業×在地」的結合,將漁業資源保育、地方產業發展與旅遊體驗互相串聯,不僅讓生態覆育的成果被更多人看見,也讓在地社區與漁民共享永續資源,實現「永續共生、幸福加乘」的理念。

活動同時希望藉由放流行動,提升民衆對海洋保育、離島漁業及地方文化的認識與參與感,打造生態、經濟與觀光3贏的模式。

這次放流行動別具特色,主辦單位由富岡漁港乘船將白星笛鯛魚苗直運至綠島石朗漁業資源保育區附近海域後,由特別委託「綠島水域休閒遊憩活動發展協會」約 30位資深潛水教練義務協助,他們提着一袋袋裝有白星笛鯛魚苗的太空包,潛入水下,將魚苗小心釋放於適合的棲息環境,爲大海注入新的生機。

白星笛鯛喜棲息在珊瑚礁及岩礁之外圍,爲臺灣周邊常見且具高經濟價值的漁獲物種,深受漁民喜愛。透過人工放流,可有效補充當地海域魚源,未來魚苗成長茁壯,不僅將有助提升綠島漁民漁獲量,進一步促進當地漁業、潛水觀光與經濟發展,也呼應「觀光×漁業×在地」共生理念,帶動社區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