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CPI 轉正 通縮陰霾未散 面臨供應過剩、需求不振挑戰
大陸6月CPI年增0.1% ,但PPI年減3.6%。記者林宸誼/攝影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9)日公佈,6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0.1%,雖扭轉連續四個月的負成長,且優於市場預期的跌0.1%,但仍處低位,顯示通縮陰霾未散;全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3.6%,跌幅較前月擴大0.3個百分點,遜於市場預期的跌3.2%,寫下兩年來新低。
路透分析,CPI雖實現五個月來首次正增長,但漲幅很小,是受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對貿易伙伴徵收關稅的不利因素影響。而因面臨全球貿易戰的不確定性以及大陸國內需求低迷,工業通縮進一步加深至近兩年來的最嚴重水平,這給政策制定者帶來推出更多支持措施的壓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認爲,儘管大陸6月CPI是回到正增長,但整個上半年仍是年減0.1%,所以只看累加的話,那其實從2月開始一直都還是年減0.1%,代表並沒有太大的改善。
大陸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CPI年比由降轉漲主要受工業消費品價格回升影響。數據顯示,6月工業消費品價格按年降幅由上月的1%收窄至0.5%,對CPI的下拉影響比上月減少約0.18個百分點。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春認爲,因爲出口放緩,財政支持帶來的提振作用減弱,預計大陸今年晚些時候需求將會減弱。第一財經報導,銀河證券預估大陸下半年CPI仍將在低檔,「內卷式」競爭將致物價回升乏力,PPI持續低迷向CPI傳導,供應過剩與需求增長乏力構成主要挑戰。
PPI方面,董莉娟稱,受季減及對比基數變動影響,PPI年減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但隨着各項宏觀政策加力實施,部分產業供需關係有所改善,價格呈現回穩趨勢。
預測未來發展,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後期大陸工業品價格走勢將主要取決於刺激政策的效果,其中房地產支持政策影響最大。與此同時,接下來還要重點關注美國與其他國家關稅談判及中美經貿對話磋商的進展。
王青提到,在物價水平持續偏低背景下,下半年推動物價水準合理回升會成爲大陸宏觀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這也將爲財政加力促消費、擴投資及人行進一步降息打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