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出口禁令」形同虛設?美國繞道進口關鍵金屬 轉運手法大起底

大陸對美實施關鍵礦產貿易禁令。路透

儘管大陸2024年底宣佈嚴格限制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與石墨等關鍵礦產,然而美國買家仍透過泰國與墨西哥繞道轉運,而根據海關與航運紀錄,至少有1家大陸企業涉入其中。

路透報導,大陸在銻、鎵與鍺等戰略金屬的供應上具壟斷地位,這些金屬廣泛應用於電信、半導體與軍事技術。2024年12月3日,在美國加強打壓大陸晶片產業後,北京啓動出口禁令,禁止上述金屬出口至美國。

然而,貿易數據顯示,美國的採購模式出現「第三國繞道轉運」(transshipment)現象,大陸官員也承認這種狀況存在。

包括2家美國企業高層在內的3位業界人士證實,過去數月他們仍透過特定通路,從大故取得這些受限金屬。

根據美國海關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至今年4月,美國自泰國與墨西哥共進口了3,834公噸氧化銻,幾乎超過過去3年總和。而大陸海關數據也顯示,泰國與墨西哥今年一舉躍升爲大陸銻產品的前3大出口市場。相較之下,這2國在2023年,即在陸方實施禁令的前1年,甚至未進入前十大出口地。

顧問公司RFC Ambrian指出,泰國與墨西哥各自僅擁有1座銻冶煉廠,其中墨西哥的冶煉廠還是今年4月才重新啓用,且這兩國均無大規模的銻礦開採作業。

儘管禁令生效,美國對銻、鎵與鍺的進口量不減反增,今年可能回升至甚至超過過往水準,但進口價格也大幅上漲。

數位貨運監控平臺Publican的聯合創辦人暨執行長齊昂(Ram Ben Tzion)表示,數據明顯顯示出轉運模式,但目前仍難以追蹤特定企業涉入。他指出:「我們觀察到固定且一致的繞道模式,大陸企業在規避出口限制方面極具創意。」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法律並未禁止企業購買來自大陸的銻、鎵或鍺;大陸企業若取得出口許可,也可將相關金屬銷往其它非美國市場。

美企Gallant Metals執行長帕克(Levi Parker)透露,他每月仍可自大陸取得約200公斤鎵,但基於潛在風險,拒絕透露具體供應鏈細節。他僅說明運作方式,大陸企業先自生產商取得貨品,再由物流公司將貨品重新標示爲鐵、鋅或美術用品等,再經亞洲第三國轉運出口。

帕克坦言,這種繞道安排「既不便宜、也不穩定」。他原本希望能穩定進口500公斤,但大宗貨物更容易引起注意,且大陸物流業者普遍「因擔憂後果而特別謹慎」。然而,對於任何願意承擔風險的人來說,海外都能獲得鉅額利潤,而海外的短缺已經使鎵、鍺和銻的價格創下了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