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城市節水有高招 技術驅動 制度護航 改革創新現成效
陸城市節水有高招,技術驅動、制度護航、改革創新,成效顯著。(新華社)
新華社報導,5月11日至17日是中國大陸第34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週,華北平原泉涌復現、再生水利用日漸高效、城市水岸風光秀美。近年來,大陸多地城市節水以技術驅動、制度護航、改革創新,成效顯著,節水高招各擅勝場。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零碳產業園,投產半年多水資源再生廠,園區節水貢獻凸出。
「園區太陽能廢水經過高效沉澱除矽除硬、生化、臭氧催化氧化等處理後成爲高品質再生水,經過回用管道返回零碳產業園再利用。」伊金霍洛旗澎源供水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牛彥鵬指出,相關技術推動太陽能廢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5%。
城市再生水利用,是城市節水「開源」之策。在上海的水利部長三角城鎮供水節水及水環境治理重點實驗室籌建以來,已承擔供水、節水和水治理等方向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專案80餘項。
「聚焦城鎮水循環系統的『取-產-供-用-回-排-控』全流程各環節,在城市綜合節水領域取得相關技術突破。」實驗室主任徐斌稱,在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方面,相關技術成功應用於蘇州示範區,實現漏損率從27%降到3.61%。
大陸今年初2025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力爭2025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利用量,超過230億立方米。
泉城濟南趵突泉2003年復涌至今已20餘年。「綜合採取補源、控採、增雨、節水等措施,依託日益完善的制度增加地下水補給,泉水正持續扮靚泉城。」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泉水保護處處長潘炳江說。
大陸水利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全面構建節水制度政策體系意見;北京完善首都節水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省級節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陝西省節約用水條例》3月起施行,各地各部門節水制度網越織越密。
近日,雲南最大跨州(市)區域用水權交易正式簽訂--曲靖市車馬碧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與昆明通用水務自來水有限公司簽訂協定,交易水量2500萬立方米,金額125萬元人民幣。交易水量可藉由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調往昆明。
近年來,用水權交易在大陸鋪開。據統計,2024年中國水權交易所全年交易水量13.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4.7%。
以用水權交易爲例,節水機制創新亮點頻現:河北邯鄲首創全域合同節水管理新模式,廣西推出首個省級財政貼息支持「節水貸」政策,藉由政府、市場「兩手發力」,「水資源」轉化爲「水資產」,激發各地城市節水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