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版Space X」藍箭航太任務失利 IPO添變數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藍箭航太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三運載火箭15日在東風商業航太創新試驗區點火升空,但火箭飛行出現異常,飛行試驗任務失敗,該公司正在分析排查具體原因。
報導指出,過去火箭一旦發射成功後皆不會回收。2015年,Space X研製的「獵鷹9號」成功實現回收並可重複使用,大幅降低發射成本,引領其他商業航太公司跟進研究。
藍箭航太成立於2015年6月1日,也是大陸最早取得行業全部准入資格的民營火箭企業。目前該公司已完成兩次垂直起降回收試驗,並在全球首次實現液氧甲烷火箭成功入軌。成爲SpaceX和藍色起源外,全球第三家、目前大陸唯一同時掌握百噸級液體火箭發動機和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關鍵技術的民營企業,因此有「中國版Space X」之稱。
報導指出,胡潤研究院6月公佈的「2025全球獨角獸榜」,藍箭航太以人民幣(下同)200億元的估值位列榜單第418位。
然而,商業航太公司的虧損依舊難解。據統計,2023年及2024年,藍箭航太淨虧損額分別爲11.77億元和10.15億元。今年4月25日,藍箭航太的大股東、地產商碧桂園宣佈,將以13.05億元的價格,全數出售藍箭航太11.063%股份的交易。
面對需錢孔急,藍箭航太只好轉向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大陸證監會官網7月底公佈,藍箭航太已啓動上市輔導,擬在科創板上市。
報導指出,儘管藍箭航太正在積極衝刺成爲「科創板商業航太第一股」,但市場觀察人士表示,該公司虧損大、盈利週期長,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較低都可能成爲監管關注點,加上最近試驗失利事件,能否成功上市仍存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