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6月稀土出貨量大增60% 港媒:出現解凍跡象

大陸6月稀土出口較去年同期激增60%,創2009年12月以來新高。(圖/取自澎湃新聞)

在川普政府加徵關稅後,大陸以稀土出口管制作爲反制,影響全球供應鏈。南華早報報導,大陸6月稀土出口激增,創2009年12月以來新高。分析人士認爲,這顯示大陸與美國就關鍵礦物貿易達成協議的初步成效,並表明局勢解凍出現初步跡象。

根據大陸海關最新數據,大陸6月稀土出口達7,742.2噸,較2024年6月的4,828.7噸增長60%,也較今年5月的5,865噸增長32%,涵蓋礦物及金屬形式。而大陸的出口管制不僅涵蓋17種稀土元素中的七種,還包括含有微量管制材料的磁體。

南華早報指出,近期稀土出口成爲全球貿易焦點。北京自4月收緊出口管制,此舉被解讀爲對美國限制半導體出口及加徵關稅的迴應,旨在強化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不過,在6月底局勢出現解凍態勢。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已向部分美國製造商發放六個月的出口許可證。大陸商務部亦表示,將優化對歐洲國家的出口審批流程,便於歐洲企業合法貿易。歐洲對大陸稀土及含稀土磁體依賴甚深,近期的供應中斷確實讓歐洲企業深感不安。

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指,這與結構性變化有關。出口品項的組合改變可能是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大陸出口更多價格較低的稀土產品,較少出口高價值品項。受出口管制影響最明顯的永磁體產品,其單價保持穩定。

徐天辰進一步指出,4月和5月期間,大陸的海關檢查非常嚴格,不論產品是否含有中重稀土元素,出口幾乎都受到影響。他預計中重稀土的出口回升尚需時間,因爲它們仍需出口許可證,不可能一夕之間全面回覆。

彭博指出,大陸生產全球約90%的稀土永磁體,其餘大部分由日本和德國的企業生產。目前公開的數據顯示的是大陸稀土整體出口量,並未細分產品類別,也未顯示是否包含受限制的品項。要了解政策的具體影響,仍需等待北京政府在7月20日公佈的更詳細數據。

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宣佈「解放日」(Liberation Day)及對等關稅,對多數國家加徵10%至50%不等的關稅,對大陸則施加了更加嚴厲的關稅和限制。隨後,北京當局對七種稀土元素及含有這些元素的磁體實施了出口管制。

由於稀土在汽車、航太、半導體與國防等產業中屬關鍵原料,大陸掌握全球大多數供應與精煉能力,擁有戰略優勢。根據現行規定,稀土出口需申請出口許可,流程可能長達45天,且需證明出口原料不會被用於軍事用途。

在日內瓦與倫敦舉行多輪貿易談判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本月初證實,大陸已恢復對美國出口稀土磁體。但貝森特日前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稀土出口能以更快的速度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