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依然“差強人意”,未來購房如何抉擇?

上週北京和上海一波大招的釋放對於樓市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刺激。兩個一線城市不約而同的放鬆了樓市的調控,像極了2014年。但是,這輪調控還會像2015年那樣實現“神級”拉昇麼?

現在看,2023年即將結束,樓市的依然在底部摩擦。那麼,2024年呢?從政策層面上看,降首付、貨幣化城改、增值稅5改2、存量貸款利率下調、認房不認貸、頻繁降息等等這些政策與2014年如出一轍。2014年用了6個月的時間,讓市場從底部瞬間反彈。而這一次雖然套路相同但結果卻“差強人意”。

國家統計局: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0050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7.3%。商品房銷售額105318億元,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4.3%。

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3%、0.3%、0.4%,同比分別上漲0.3%、上漲0.2%、下降1.6%。一、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下降1.4%、0.7%和0.8%,同比分別下降2.9%、3.6%、3.9%。

通過數據可以發現,市場上無論是開發商還是二手房業主都在以價換量。成交量的背後則是價格的下降。同樣是拼命掙錢,2017年追不上房價,2023年比不過房價。只不過前者是上漲,後者則是下跌。相信現在大不多人早就跌麻,既期待樓市回暖,又擔心不能回暖。但無論市場怎麼變,需求依然存在。很多人還是要面臨購房問題。這裡給出幾點建議作爲參考。

1、能現房別期房,期房儘量選“國家隊”

資金問題對於現在每一個開發商而言都是嚴峻的。特別是民企,無論是TOP多少位,無論曾經多輝煌,在現在銷售滯緩的情況下,資金壓力都非常大。所以,現在買房一定要留意實際情況。不要相信過往“成績”。放眼全國就算是“國家隊”成員也有停工現象,更何況民企。

2、明確需求購房

當樓市進入下半場之後,供需關係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從賣方市場轉爲了買方市場。面對供大於求的市場現狀,購房者有了而更多的選擇,不要因爲促銷打折而盲目決定。如果是純投資則需要謹慎選擇。

3、慎用槓桿

購房前一定要對家庭資金進行充分評估。不要盲目高槓杆,確保還款能力。當下大環境不是很理想,降薪甚至裁員已經是常態。收入下降無疑增加了還貸的壓力,這點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正確的評估資金狀況是非常有必要的。

4、當斷則斷

很多人手裡持有的資產並非良性的,甚至可以說是劣質資產。但是因爲市場下行,價格縮水無法出手,又或者割肉較多不願出手。導致資金短缺無法置換優質資產。在猶豫之間不光錯過了置換的機會還導致劣質資產砸在了手裡。斷舍離註定會來帶損失,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得到的也許更多。

以上就是給最近有購房需求人的建議。我們不能預見未來,但要理性看待當下。希望樓市能夠早日轉暖。最後雖是老生常談,但卻是良心話:不買老破小,不買任何遠郊新區,不碰公寓寫字樓,不買僞養老盤,僞海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