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裡欠下的債,該償還了
點擊藍字“聽三哥說”關注我吧~
樓市一天不起來,放鬆一天不停止。
曾經固若金湯號稱資產價值核心的一線城市,終於捨得把進場的大門再開的大一些了。
1
9月20日傍晚廣州出臺樓市新政,調整了諸如越秀、海珠、天河、等地區的限購新政,並且同時把住房增值稅免徵年限從5年降低到2年。
雖然沒有一放到底,但限購放鬆的這個口子還是開了,看來廣州一馬當先已經成了習慣,在四大一線裡先是第一個出臺認房不認貸政策,接着又是第一個放鬆限購的門檻。
一線降低所謂樓市進場“身段”的操作,非常直白且明顯的反應了一個趨勢。
那就是樓市一而再再而三降低進場的政策門檻,正是市場放下身段向購買力不斷妥協的過程。
沒有所謂的惡意做空,也沒有媒體的肆意唱衰,曾經樓市自己塑造的資產神話,到頭來還是被自己“卑躬屈膝”向購買力招手的姿態所打破。
從最早的大城市不會下跌,到二線強省會肯定會保值,再到一線城市絕對是最後的核心,在一次次救市新政的出現下,樓市神話的光環範圍一縮再縮。
這次廣州的有限度放鬆限購之後,某些論調大概又要變成,“一線核心地段絕對保值了”。
樓市在放鬆政策上的愈發“卑微”其本質上是依然相信,擋住購買力的是這些由一張張文件組成的政策高牆,只要在牆上開個門,或者乾脆一腳把牆踢到,那麼一切都會好起來。
這種迷之自信讓我想起電影《帝國的毀滅》裡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在狼穴地堡內,說出了那句名言。
“只要斯坦納發動進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對戰況認知脫離現實的後果,讓這個奧地利的美術落榜生把一切的希望都給予那支已經缺少彈藥裝備和僅有一萬五千人殘兵敗將的部隊,妄想以這支部隊擋住朱可夫麾下的百萬蘇軍。
樓市,又何嘗不是?
總是幻想被各種限購和限貸政策擋住的購買力不計其數,但到頭來卻被一次次放鬆政策後樓市的表現戳破了一個又一個炫目的肥皂泡。
看來不管是戰場還是市場,要面對慘淡的現實,總是不太容易
可以大膽的預計一下,廣州這波的放鬆,起不到什麼大的作用,更大力度的政策繼續出現在廣州是大概率的事。
原因很簡單,曾經被冠以財富放大器的房產已經是昨日黃花,個體現在面對的樓市已經逐漸迴歸了本質。
一個百十平米的水泥殼子外加未來幾十年的負債。
財富、升值、優良資產,這些曾經和樓市緊密到如同連體嬰兒一樣的詞語,已經和樓市的關係越發的疏遠。
而一旦這些昔日裡散發了誘人“光澤”的詞彙開始逐漸和房地產分離,那麼樓市也就失去了最後吸引人羣負債的閃光點。
當然,剛需剛改這些需求依然存在,但這些人在紅利散盡的後樓市時代,不會也不可能成爲挽救樓市的最後一根救生索。
因爲他們有太多太多的選擇。
被債務逼近的房企,高位站崗的接盤“失意”人羣,這些個體和組織他們手裡的債務和利息會成爲逼迫他們最終向市場低頭的源動力。
降低價格,儘快離場,除此之外他們別無選擇。
時間的天枰傾斜到了需求方和購買力的這邊,他們等得起,而這場拉鋸戰的供給方們,卻幾乎毫無勝算。
也許有人還在懷念過往樓市光彩奪目的曾經,但歷史終究只是歷史,樓市過去的輝煌也只存在於那些特定的年份。
現在的樓市面對的不是什麼產業週期性的寒冬,因爲寒冬總會過去,春天還會到來,希望雖遠但總還存在。
當下樓市面對的是真正結構性的改變。
城鎮化的減速和逐漸見頂,人口增長的乏力,還有城鎮居民自有住房已處於高位現狀,長遠支撐樓市繼續高速增長下去的三大支柱已經岌岌可危。
現在想把降低進場的政策門檻當成第四根臨時的支柱,並以此幫助樓市力挽狂瀾,基本是沒可能了。
2
有形的手縱然可以大打調控放鬆這張政策牌,但在樓市這張牌桌的對面,是億萬人的對房產價值的質疑和對自己未來能否穩定負債幾十年的擔憂。
一邊放鬆,一邊警惕,僵局就此發生。
其實把時間往前回溯,從2023年初開始的這輪大力度救市,就像是在小心翼翼的像剝洋蔥一樣。
不斷放鬆的樓市新政一層層的打開了曾經禁錮在樓市身上的政策枷鎖,每打開一次都希望市場來點“眼淚橫流”的強烈反應。
很可惜事與願違,從外層剝到了內層,越剝的深入,市場卻越發的淡定。
別說眼淚,市場連眼睛都沒有多眨一下。
先是最外層的三四線被剝開,市場毫無反應。
接着是代表市場中堅力量的二線省會被剝開,依然毫無反應。
最後是代表樓市核心價值的一線城市被剝開,市場照舊還是毫無反應。
爲什麼沒反應?是洋蔥不夠刺激嗎?是剝開的力度不夠大嗎?
不是,只是單純的市場沒有多餘的“眼淚”可供刺激了。
至於市場爲什麼沒“眼淚”的原因很簡單,因爲早在2016年的棚改大“洋蔥”和之後幾年裡,陸陸續續出臺的小“洋蔥”的接連刺激下,“眼淚”早已經流的差不多幹淨了。
這個眼淚從無到有的過程,就是樓市裡只索取不培養的現狀,而這剛好就是我們樓市當下的死結。
一次用政策推出來的上升行情,卻在不經意之間就消耗了樓市未來十幾年的購買力。
沒錯,樓市上升行情出現的時候,房企爽,銀行爽,個體爽,地方爽,這個四方都爽的“四贏”局面在當時看來貌似是個不錯的場面。
但我們要清楚,任何“爽”的代價,早在享受時就已經標好了價碼,無非就是兌付的時間問題。
16年及其之後的樓市有多爽,現在的樓市就有多慘。
經典奇幻美劇《權力的遊戲》中凱巖城的金獅子蘭尼斯特家族有一句族訓叫做:“蘭尼斯特有債必償”,現在看樓市也是如此。
市場是公平的,當初用透支掉的購買力鑄就的樓市輝煌,註定只是一座沙灘上的城堡,隨着時間的推移,當發現這座脆弱的城堡搖搖欲墜時,身邊可供加工城堡底部的沙子早已經沒有了。
曾經透支欠下的債,到了償該還的時候。
有意思的是,現在還在期望着用一層層剝洋蔥的操作來放鬆限購限貸等政策,從而“刺激”市場的購買力,卻從來沒想過一個能承擔起當下房價的的個體需要的是什麼。
他們需要的是能看到未來收入預期上升的希望和那張名爲福利的“大網”更完善的兜底,因爲只有這些纔有可能給予他們掏出大部分甚至全部積蓄的決心,和在未來幾十年裡負債的勇氣。
而這些恰恰又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
所以怎麼說呢,樓市的購買力在充足時用的過於大手大腳,等到現在匱乏時又顯的慌慌張張。
上一次樓市的人工“浪潮”在洶涌澎湃的同時已經給未來的樓市挖好了一個深坑,現在樓市果然毫不意外的掉了進去。
讓樓市一蹶不振的不是別人,正是樓市自己。
3
前天號稱樓市良心模範生的長沙也放開了限購,和其他諸如昆明,南京,合肥、青島、杭州等等二線城市一樣,在執行放鬆政策後的第二天,長沙二手房掛牌數量就出現大幅度的明顯增加。
本以爲個體等來的是堅守的曙光,沒想在個體的眼裡,放鬆刺激的新政卻是套現離場的最後希望。
看着不斷出臺的救市新政,有時會陰暗的猜想一下,或許現在市場甚至希望冒出幾個,所謂炒房團進場抄底的新聞,又或者房企新盤違規收取茶水費的消息。
毫無上漲動力的行情,持幣觀望的人羣,不斷增加的二手房掛牌數量,市場太需要一些“利好”的聲音傳出,哪怕是誇張的、甚至是負面的。
口渴到快死的人,又哪會在乎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口水,是乾淨的還是渾濁的呢?
能續命就成。
就這樣。
感謝大家閱讀,如果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