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上半年收入增長25% 預計年內減債超300億元
中經記者 吳靜 盧志坤 北京報道
8月29日,龍湖集團(0960.HK)發佈中期業績報告,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87.5億元,同比增長25%。
其中,地產開發業務收入454.8億元,同比增長34.7%;運營及服務業務收入132.7億元,同比增長1.3%,佔總營業收入22.6%。股東應占溢利32.2億元,剔除公平值變動等影響後的股東應占核心溢利13.8億元。
在中期業績會上,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陳序平指出,當前樓市止跌回穩對於中國經濟包括金融穩定非常關鍵,公司將繼續看好核心一二線城市市場表現。
聚焦核心城市
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龍湖集團地產開發業務實現營收454.8億元,同比增長34.7%;結算毛利率0.2%,主要是近兩年來銷售價格承壓進入結算管道所帶來的影響。
上半年,龍湖集團全口徑銷售額爲350.1億元,並表回款率超過100%。從城市等級來看,約90%的銷售額來自一二線城市。
交付方面,上半年,龍湖集團在全國36座城市交付約4萬套房源,交付滿意度超過90%。
陳序平表示,去年9月26日中央首提止跌回穩,並出臺了一攬子的刺激政策,效果顯著,樓市在去年10月到今年3月連續6個月呈現回穩態勢。不過,從今年4月份以來,隨着刺激政策效果減弱,以及收儲速度不及預期,整個樓市呈現新一輪下行。
今年8月22日,國常會提出全力維護樓市止跌回穩。陳序平指出,對於後續市場走勢,短期還是看政策刺激力度,仍然看好市場中長期的韌性。“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地段仍然缺少好房子,在這些好地段修好房子,提供好產品、好服務,仍然是一門值得長期去做的業務。”
在投資策略上,龍湖集團持續聚焦核心一二線城市。龍湖集團地產航道總經理張旭忠介紹,上半年公司在上海、蘇州、重慶等核心城市獲取了4幅優質地塊,新增土儲總建築面積24.9萬平方米,權益面積18.4萬平方米,新增貨值超過50億元。未來將繼續嚴守投資的刻度和紀律,在保證財務安全的前提下擇機獲取一些新的土地。
截至6月底,龍湖集團總土儲2840萬平方米,權益土儲2113萬平方米,未售貨值超過2000億元,其中一二線城市佔比超過七成。
“目前市場仍有下行壓力,同時項目之間分化也在加劇,存貨去化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據張旭忠介紹,上半年公司共盤活了11個項目。下半年會繼續借助政策利好探索多元化、更高效的方法去盤活。
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兼CFO趙軼表示,隨着存貨的逐步去化和新項目的穩定輸入,地產航道對整個集團的影響會逐步減少,利潤會隨之逐漸修復。
經營性業務持續增長
近幾年,隨着房地產開發規模不斷下滑,不少房企開始在多元化業務方面發力。運營服務業務逐漸爲龍湖集團貢獻穩定的收入和利潤,成爲集團保障流動性安全、實現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引擎。
上半年,集團運營及服務業務收入合計爲132.7億元,同比增長1.3%,佔總營業收入的22.6%;核心淨利潤約40億元,同比增長3%。
具體來看,上半年由商業投資、資產管理組成的運營業務不含稅租金收入爲70.1億元,同比增長2.5%。
其中,商業投資業務上半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長4.9%至55.0億元,整體銷售額增幅約17%,日均客流增幅約11%,出租率保持97%的高位。
截至6月底,龍湖商業累計開業運營商場達89座(包含75座重資產及14座輕資產),覆蓋全國24座城市,運營總建面爲943萬平方米(含車位總建築面積爲1256萬平方米),合作品牌超7300家。龍湖方面表示,下半年預計新開約10座商場,並持續迭新商業空間,推動頭部項目的改造提升。
去年上半年,龍湖集團全新資管旗艦品牌“逍遙洲資管”正式發佈,涵蓋長租公寓、產業辦公、服務式公寓、活力街區、婦兒醫院和健康養老六個業態。上半年實現收入15.1億元。其中,長租公寓品牌冠寓累計開業12.7萬間房源,通過精耕產品和服務不斷升級租住體驗,整體出租率95.6%,租金收入12.4億元。
今年上半年,以物業管理、智慧營造爲主的服務業務收入爲62.6億元,同比微增。
其中,龍湖智創生活的物業管理業務期內總收入達55.3 億元,同比略有下降;累計管理項目約2200個,在管面積約4億平方米,外拓佔比約60%。
龍湖集團物業管理航道總經理宋海林表示,上半年,公司主動退出了一些限價過低的項目;同時,公司調整聚焦增值類業務,砍掉了一些相對低效的業務。未來在物業拓展方面,龍湖智創生活堅持三個聚焦戰略,即聚焦50—60個重點城市;聚焦有護城河的業務上,縮減低效業務;聚焦服務B端客戶。
智慧營造品牌龍湖龍智造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億元,同比增長65%,上半年新增代建面積852萬平方米,代建銷售額達84億元,交付面積122萬平方米。
年內將減少負債超300億元
近幾年,隨着行業深度調整,龍湖集團持續壓降負債總額、優化債務結構。
截至上半年末,龍湖集團在手現金446.7億元;綜合借貸總額爲1698億元,較上年年末下降65.3億元,較2022年年末壓降約400億元;外幣債務佔比14%,短債佔比15%,掉期比例保持100%,完全規避匯率風險。同時,公司淨負債率爲51.2%,現金短債倍數爲1.74倍,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56.1%,相關指標持續保持在“三道紅線”綠檔。
從有息負債的品種來看,截至6月末,公司境內貸款佔比76%,境外信用貸款佔比 11%,銀行融資佔比合計達到87%,境內債券佔比8%。到今年年底,國內信用債僅剩44億元;境外債券佔比5%,且爲2027年及以後分4年到期。此外,上半年龍湖集團經營性物業貸及長租貸淨增約100億元,累計達到870億元,佔比提升到50%。
從債務到期分佈來看,據趙軼介紹,目前龍湖集團一半債務爲5年以後到期,上半年平均融資成本下降到3.58%的歷史低位,平均合同借貸年期拉長至11年。
截至目前,龍湖集團已經全額兌付101億元境內信用債和35億元中債徵信債務,2025年內已經沒有到期的國內債券。
針對年底到期的85億元海外銀團貸款,龍湖集團已於今年8月份提前償還了10億元,剩餘部分將分月提前償還。
趙軼表示,2025年公司將壓降有息負債超過300億元,到今年年底時債務規模壓降至1400億元左右。“債務高峰期過後公司償債壓力將大幅下降。未來3年每年壓降約100億元,總的有息負債餘額將逐步達到並且穩定在1000億元左右。”
關於未來的降債策略,趙軼指出,一是優化債務結構,壓降債務規模,堅決不逾期;二是進一步優化短債和外幣債務的結構,短債佔比會在15%的基礎上進一步逐年減少,外債佔比也會逐漸減少,同時保持百分之百的掉期,爲公司穿越週期繼續保駕護航。
(編輯:盧志坤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