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龍智造:住宅產品“平權化”正在重塑中國居住價值
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龍湖龍智造CEO顧修銘
中房報記者 樑笑梅 北京報道
“兩年前還被視爲‘創新突破’的設計,如今已成市場標配;曾經只屬於頂級豪宅的配置,現在普通住宅也能擁有。”
8月19日,以“萬物生長信心的力量”爲主題的“2025第十五屆中國城市發展及房地產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房地產報主辦。會上,龍湖龍智造CEO顧修銘的發言揭示了中國房地產行業正在經歷的一場深刻變革——產品“平權化”浪潮。
在顧修銘看來,過去“好房子”是少數奢侈的代名詞,今天,隨着市場競爭加劇與消費者需求升級,優質居住體驗正加速向更廣泛的產品層級滲透,這場由“卷產品”驅動的行業洗牌,不僅改變了開發商的生存邏輯,也重新定義了“好房子”的內涵。
顧修銘表示,龍湖在北京昌平落地全國首個“好房子”示範項目時,許多設計細節面臨審批與認知挑戰,“比如一樓不做住宅改爲業主共享空間,是否計入容積率;風雨連廊、社區會所等配置當時還被認爲是‘擦邊球’或‘超配’”。他坦言,彼時團隊還需反覆溝通、說服各方,才能推動創新落地。
然而短短兩年時間,這些曾被視爲“先鋒”的設計已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第四代住宅的理念——空中庭院、垂直綠化、公共空間共享已從試點走向主流,從一線城市蔓延至二三線城市。”
這種變化背後,是“好房子”政策導向與市場殘酷競爭的雙重推動。
“產品不行真賣不出去。”顧修銘直言,在庫存壓力與購房者日益專業的眼光面前,開發商不得不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產品打磨中。
最讓顧修銘感到觸動的是優質配置的“下沉”趨勢。“過去,風雨連廊、精裝大堂、社區會所是‘頂豪’的專屬標籤,用以區分產品等級,就像汽車品牌用配置劃分入門款與旗艦款,但現在北京的中端項目也開始標配這些元素了。”
這種產品“平權化”現象正在打破居住資源的階層壁壘。“以前花高價未必買到好產品,現在即便預算有限,也能享受到過去只有頂級項目才具備的居住體驗。”顧修銘認爲,這是“好房子”行動帶來的最大民生價值——讓更多普通人以合理價格,獲得更高品質的生活空間。
他順勢做了個類比:“這跟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很像。以前智能座艙、輔助駕駛是豪華車的‘專利’,現在國內新能源的品牌,已經把它們下放到10萬元級車型裡,倒逼傳統豪華品牌跟着調整。現在的住宅市場也一樣——好產品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市場競爭的‘基礎門檻’。”
面對行業的深度調整,作爲民營房企代表的龍湖,選擇了更爲審慎的發展路徑。顧修銘透露,龍湖近期拿地也很謹慎。“子彈有限,必須打得更精準,容錯空間更小。”
與此同時,龍湖正大力拓展輕資產業務。“我們也在做代建、城市更新服務。”顧修銘介紹,通過“龍湖龍智造”平臺,龍湖正把自己在建造運營以及數字化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輸出去”,幫助政府和合作方提升項目品質,實現“不靠高槓杆也能創造價值”。
在他看來,這不僅是應對週期的策略,更是未來房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的贏家,是拼產品力、服務力和運營效率的綜合比拼。誰能持續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好房子,誰就能穿越週期,贏得長期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