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ama拉垮,Meta開始尋求“第三方AI產品”合作

面對自研AI模型在與行業領先者競爭中顯露的疲態,Meta正調整其長期堅持的內部開發戰略,轉而與外部AI公司合作。

8月22日週五,Meta新任首席AI官Alexandr Wang在社交平臺X上宣佈,公司計劃與AI圖像及視頻生成初創公司Midjourney進行“技術合作”,授權使用其“美學技術”,旨在“爲數十億人帶來美感”。

Wang表示,爲確保Meta能提供最好的產品,公司需要採取“全方位”的策略,包括與“行業中最優秀的參與者”合作。這一舉動標誌着Meta在AI領域從封閉自研向開放合作的重大戰略轉變,直接影響其未來在社交應用中集成AI生成內容的能力。

此番合作的背景是,儘管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已投入數十億美元追逐“超級智能”,但Meta的AI產品似乎已落後於競爭對手,公司內部對自研的Llama系列模型的信心已經減弱。

自研模型落後,戰略重心轉移

與Midjourney的合作,凸顯了Meta在AI自研道路上面臨的困境。

儘管Meta在2024年推出了圖像生成工具Imagine,並計劃在2025年將視頻生成模型Movie Gen全面整合到Instagram中,但業內人士認爲,與谷歌的Veo 3和OpenAI的Sora等已向消費者發佈的模型相比,Meta的產品“已經顯得過時”。

更深層次的挑戰在於其基礎大語言模型。據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對自家的Llama模型信心減弱,Meta已開始在內部的編碼等任務中使用第三方模型。

同時,該公司已放棄公開發布其旗艦大語言模型Behemoth的計劃,轉而集中精力開發新模型。這一系列動作表明,Meta正從“萬事靠自己”的理念,轉向更務實的內外結合策略。

鉅額投資與內部動盪並行

Meta的戰略調整,發生在其對AI領域進行空前投入的背景之下。近幾個月,扎克伯格不僅積極從競爭對手處招攬頂尖AI研究員,還加倍投資於AI基礎設施,並收購了AI語音公司Play AI,同時入股了數據標註公司Scale AI。

然而,鉅額投入並未立即轉化爲穩定的組織架構和領先的產品。據報道,Meta的AI部門“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在過去六個月中經歷了四次重組,反映出公司在確立有效組織結構方面遇到了困難。這種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反差,可能是促使Meta尋求外部技術合作的直接原因。

AI新貴的“美學技術”

此次合作的另一方Midjourney,是一家成立於2021年的AI圖像生成公司。其創始人David Holz堅持不接受風險投資,選擇自籌資金髮展,但這並未妨礙其成爲最受歡迎的圖像生成工具之一。

對於Meta而言,Midjourney的核心價值在於其成熟的“美學技術”。在社交媒體應用中,生成內容的視覺吸引力至關重要。通過授權合作,Meta可以快速提升其產品的AI生成內容質量,從而在用戶體驗上追趕競爭對手。

Midjourney創始人David Holz也在X上確認了合作,並強調公司仍是“一個獨立的、由社區支持的研究實驗室,沒有投資者”,這確保了其在技術合作中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