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敢不敢把手機給孩子一天
六一兒童節,你敢不敢把手機給孩子一天?
一週前我在家長羣裡發起了這個挑戰,可惜敢接招的媽媽,少之又少……
大家的顧慮是:怕孩子一碰手機就失控!
怕屏幕藍光傷了眼睛!
怕網絡世界藏着看不見的危險……
但在這個5G時代,我們真的能防住孩子接觸手機嗎?
想起一位年級組長說過:80年代家長禁止孩子玩俄羅斯方塊,90年代不讓孩子去網吧,如今又想禁止孩子玩手機!
其實,讓孩子沉迷的東西千千萬,孩子的自控力不行,早晚得掉坑!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需要鍛鍊。
如果你平時不注意鍛鍊孩子的自控力,反而埋怨他離不開手機,這是不是有點不講理了?
我家Coco現在自己拿着自己的手機,很少沉迷,我是這樣鍛鍊他的自控力的:
1️⃣暫停訓練
每天練習3次,每次間隔延長30秒(如3分鐘→5分鐘→8分鐘)。
2️⃣拓展功能
帶孩子用手機查週末露營攻略,用AI生成錯題本,讓他知道手機不光能玩遊戲。
3️⃣替代滿足
孩子的時間被實際生活中的有趣項目佔滿,當然很難想起手機!
每個週末我家Coco都會選擇實際項目,而不是在家刷手機,他說“那樣”感覺跟沒休息一樣。
孩子稀罕手機,是因爲它太新奇了,需要進行脫敏,才能擺脫依賴。
第一步:共玩共創(1-2周)
當孩子第一次擁有一部手機,記得讓他先品嚐到完全擁有手機的快樂!
可以帶他一起拍攝家庭vlog,教孩子用剪輯軟件加字幕;
一起玩APP尋寶遊戲:限定10分鐘找出3個他感興趣的應用;
週末可以跟孩子一起打遊戲,說好了:輸了不許哭!
建議這個階段每天屏幕時間不超過1小時,可以分3次使用完。
體會到手機的快感之後,就要跟孩子一起商討,籤一份趣味手機合約。
✅完成作業後,可以解鎖20分鐘娛樂時間;
✅吃飯、睡覺時手機住進充電城堡,不可帶進臥室;
✅爸媽掌握手機密碼,下載新APP需口述三條使用理由
可以根據自家情況調整合約條款,記得一定要得到孩子的認可,纔可以簽字生效噢。
這部分需要3-4周,是因爲合約需要不斷調整,以確保既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又不影響學習。
所以預留了修改和試錯的空間。
經過上一步,孩子已經獲得了一份適合他的手機合約,下一步只要持續進行自我管理就好。
記得約定獎懲機制:
使用手機超時1分鐘,要多做1個科學實驗或朗讀1篇美文;
堅持履行合約,每次可以獲得10代幣,週末積分兌換大獎;
堅持履行合約一週,可以額外兌換手機遊戲時間。
這個六一兒童節,你就可以帶孩子進入共玩共創時間,把手機給他一天,又何妨?
無論孩子是否沉迷手機,網絡安全都是一定要教會孩子的。
教孩子設置高強度密碼
家長假裝陌生人,模擬網上索要家庭地址,讓孩子識別並拒絕
家長匿名給孩子發中獎短信,請孩子判斷並爭取應對
告訴孩子:不要和網友玩“猜猜我是誰”遊戲,不要曬位置信息
啓用手機兒童模式,限制陌生消息和支付功能
定期和孩子覆盤上網情況,討論哪些內容讓人開心或不安,強化風險意識。
手機、網絡不是洪水猛獸,孩子未來還會遇到其他更具有誘惑性的東西!
自控力,纔是孩子防沉迷的關鍵!
你又是怎樣帶他過兒童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