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犬圍攻梅花鹿致死引衆怒 動保團體:責任在人

聯盟強調,遊蕩犬議題上也應落實「責任在人,而不是狗」觀念,若要真正守護野生動物,不能只靠撲殺或情緒反應,而是要落實全面結紮、落實寵登、嚴懲棄養、社區共治。(本報系資料照)

高雄近期傳出「流浪犬圍攻梅花鹿」影片,影片可見梅花鹿遭數十隻黑狗圍剿至水中,最終也不幸喪命,事件迅速延燒並引發民衆不滿怒吼「應恢復安樂死」、「下次就咬人了」等,然而動團直指,要避免悲劇重演必須釐清因果,而不是停留在表象,遂應落實全面結紮、寵登 ,嚴懲棄養、社區共治方能有效降低危害。

臺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指出,對梅花鹿的不幸離世感到沉痛,但問題必須回到源頭,如果沒有未結紮的家犬,就不會不斷產生新生犬隻;如果沒有放養與棄養,就不會形成街頭遊蕩犬羣落;正因爲前面這些源頭未被解決,纔會衍生出餵食行爲與野生動物衝突。

聯盟提到 ,2023年高雄三協裡家戶調查發現,家犬結紮率僅4成、寵登率更不到3成,加上放養習慣普遍,直接導致遊蕩犬羣點形成,其中多數仍有人餵食。這是清楚的社區縮影。

然而社區治理並非不可能,聯盟表示,全臺已有多個社區透過「家戶調查+社區共治」方式逐步改善,例如新北、臺南等地社區完成家戶調查後,逐年降低遊蕩犬數量。更有二十多位動保里長,靠着結紮、寵登、認養與乾淨餵食,把社區流浪犬貓問題有效壓低,證明了方法不是沒有,而是看人願不願意做。

聯盟強調,遊蕩犬議題上也應落實「責任在人,而不是狗」觀念,若要真正守護野生動物,不能只靠撲殺或情緒反應,而是要落實全面結紮、落實寵登、嚴懲棄養、社區共治,唯有人類承擔責任,流浪犬數量纔會逐年減少,野生動物才真正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