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抗戰繪憶》 燃情開播

一張地圖、一封家書、一座豐碑,碳化的焦痕,鐫刻的功績,將血與淚融合的記憶匯進時光長卷,硝煙早已遠去,紅色地標次第亮起,血火歲月,永不磨滅。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傾力製作的紀錄片《六安抗戰繪憶》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週年爲背景,全景式呈現六安地區在抗戰時期的苦難與抗爭、犧牲與榮光,深刻詮釋偉大的抗戰精神。

1938 年起,侵華日軍的鐵蹄踏入六安,製造了駭人聽聞的 “茅坪慘案”,2000 餘日軍屠村焚屋致 562 人遇難,220 多年古柳焦黑的軀幹、霍山村民王澤成頸間 15 釐米的傷疤,皆是日軍暴行的鐵證;中共六安縣委書記鄒同礽全家三口,也在日機轟炸中爲保護羣衆壯烈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在皖西造成直接死亡 32449 人、間接傷亡 18.19 萬人,財產損失慘重。

面對侵略,皖西兒女奮起反抗。新四軍第四支隊在此改編成立,在高敬亭等指揮下,於多地發起伏擊戰,90 餘次戰鬥斃傷敵 2300 餘人,隊伍從 3000 人擴至 1.1 萬人,舒城 2000 餘人參軍;“舒城女縣委” 積極組織抗日,安徽省動委會開展救亡宣傳,凝聚起團結抗敵的力量。新四軍五支隊秘書胡孟晉寫下訣別家書奔赴前線,妻子戰後更千里背其遺骸歸鄉,盡顯家國情懷。

1938 年鹿吐石鋪大捷中,國共兩黨攜手殲敵 1370 餘人,阻斷日軍西進武漢通道;六安籍英烈田守堯 1943 年在海上與日軍激戰,重傷犧牲時僅 28 歲。1945 年 8 月日本宣佈投降後,六安多地舉行慶祝集會。抗戰期間,六安作爲大別山區抗日指揮中心,200 餘萬人支前,30 餘萬人參軍,留下 30 多處抗戰遺址,走出 108 位開國將軍,其犧牲與奮鬥成爲民族復興路上的重要精神豐碑。

正義必勝 和平必勝 人民必勝 銘記歷史 吾輩自強

來源: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

編輯/袁慧 監製/蘭天 終審/孫峰 朱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