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峰會各有盤算/美中俄 深化戰略威懾格局

今年是同盟國二戰勝利80週年,也是美國總統川普回任後國際政治格局重塑的關鍵時刻,地緣政治與經貿議題此起彼落,焦點中的焦點,以美中俄三國動向最受關注。在9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亭見面之前,川普日前宣佈本週與普亭在阿拉斯加碰面。隨後,習近平立刻與普亭通話。美中俄三國領袖動作頻頻,勢必更關鍵地牽動接下來的國際戰略格局走向。

習普通話中,習近平表示中方歡迎俄美持續接觸,並強調中俄戰略伙伴關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而就在川普與普亭敲定會面的同時,馬來西亞首相安華也透露,習近平預計在10月23日的東協峰會中,與川普等國元首共襄盛舉。如果川習屆時碰面,將是搶在11月南韓APEC峰會之前。

不少分析認爲,這可能意味着俄烏戰爭有望出現具體解決方案,更表示中美關稅戰也有相當進展,對區域安全及全球供應鏈佈局都有影響。

川普對全球發起「解放日」關稅戰,最爲激烈的是華盛頓與北京互加到100%以上的驚人稅率,經由5月、6月雙方在日內瓦、倫敦兩度磋商,雙方暫緩諸多關稅與非關稅的措施,北京重啓稀土出口至美國、華府則允許部分晶片向大陸銷售。

川習年底前有望會面

更關鍵的仍是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能夠碰面。原本各界最爲熱議的兩個時間點,分別是9月3日中共紀念抗戰80週年慶典、或者11月在南韓登場的APEC。川普7月23日迴應何時訪問大陸時表示,「會在不太遠的將來」,「還要一段時間,但不會太久」,但未具體說明日期。

對北京來說,最好的答案當然是川普出席抗戰勝利80年慶典。因爲這意味着雙方有重要的雙邊關係成果或者突破,同時這也表示美國領導人認可中共二戰史觀,尤其是臺灣、南海議題等中共強調的「戰後國際秩序」。

事實上,九三閱兵緊貼在天津上合組織峰會(8月31日至9月1日)後,中共外辦主任王毅已公開表示,該峰會將是上合組織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可料想包含俄羅斯總統普亭在內的多數上合國家領導人,若無意外應會順訪北京參加慶典。若川普出席北京閱兵,將會形成川普、普亭與習近平三人罕見同臺的景況。

日前北京舉行的一場座談會上,與談的美國丹佛大學教授趙穗生則認爲,如果中美在年底前舉行峰會,兩國關係可能會有一些重大改善。因此,他敦促北京盡最大努力促進這些工作。他認爲川普非常渴望見習近平,如果川普前往閱兵那是北京的巨大勝利,但美國國內政治可能不會支持這次訪問,所以更可能是南韓的APEC峰會。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朱鋒接受本報訪問時,則指出中美肯定要舉行元首會晤,但是川普要參加北京閱兵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因爲川普若參加北京閱兵就意味着美國的中國政策「不再把中國視爲最大的戰略對手,中美關係要重回夥伴時代」。而若中美在APEC峰會期間舉行會晤或者川普在之前或之後訪問中國大陸,可能性都還是比較大。他認爲,川普第二任期纔過去半年,中美如果首腦會晤,對雙方關係後續能在合作競爭衝突中不斷向前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川普重利 中美長危機延續

現在關稅戰仍未塵埃落定,不過相關商談已經陸續展開。大陸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賈慶國7月初在一場活動上曾指出,如果關稅戰能處理好,兩國經貿關係可以保持相對穩定。他認爲,大陸和美國各自有「卡對方脖子」的東西,未來在經貿領域有可能形成相互威懾格局,使得兩國更好開展貿易。

全球化智庫理事長、前大陸國務院參事王輝耀則認爲,雙方都有戰略威懾能力,硬戰不可能,但經濟競爭進入下一階段,將聚焦在綠色轉型跟AI。

針對美中關係,趙穗生說,川普第二任以來,中美關係基本延續了「長危機」(Prolonged Crisis),大國競爭的重點,從川普1.0強調地緣政治、美國領導權、加上拜登強調臺灣問題等,到了川普2.0重點擺在將美國經貿利益最大化。

整體來看,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之下,大國關係的發展,也具有難以估測的性質。另一位曾任大陸國務院參事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向本報說,2013年至今中美首腦會面「幾乎總是在不長的時間後走低」。

趙穗生直言,不太可能扭轉「長危機」,美國國內大環境非常糟糕,一旦出現如經濟衰退等問題,「對華強硬派」就會很大程度上重新影響川普,尤令人擔心的是美國對中國大陸「非理性決策」與「政策過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