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激進戰略”另一面:品控及虛標等問題待解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證券時報)

首次實現半年度淨利潤轉正,這就是零跑汽車最新交出的中報成績單。

8月18日,零跑汽車發佈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上半年,零跑汽車實現淨利潤人民幣0.3億元,經調整淨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爲3.3億元。這意味着,零跑汽車成爲第二家實現半年度盈利的新勢力車企。

放到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這迎合了2025年造車新勢力迎來“規模化盈利元年”的判斷。此前,小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均明確了盈利“時間表”。

以小米爲例,8月19日披露的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小米汽車業務經營虧損大幅收窄至3億元,預計下半年實現盈利。小米高管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小米不參與汽車價格戰,也不參與內卷,小米汽車重要任務是把產品交付出去,且公司有望在下半年實現單季或者單月的汽車新業務盈利。

“規模化盈利元年”開啓,對一衆車企意味深長。從產業競合格局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以增量貢獻引領全球變革。理想、零跑、小米、小鵬、蔚來集體邁向盈利拐點,現金儲備高,交付量激增。但這也同步意味着,一場圍繞技術、品牌、生態的終極競爭已拉開序幕。

這三大支點,對於零跑來說,都將具有挑戰性。尤其零跑汽車同步上調全年銷量目標,並計劃在明年挑戰100萬輛年銷量“激進戰略”背景下。

今年上半年,中國造車新勢力格局迎來劇烈重塑,曾經的“蔚小理”三強格局被打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銷量前三的新勢力車企,就包括零跑汽車。零跑在業內有個兩種叫法,“半價理想”到“車圈紅米”,降本增效、搶佔市佔率,一直是“低調”零跑的重要打法之一。

但這種打法的背後,一些負效應趨向顯現化。涉及質量問題的包括異響、車機卡頓等問題,在相關平臺不斷被爆出。其中既包括零跑C10曾被投訴解鎖後出現儀表和中控黑屏,也包括零跑 C11等車型還被爆出車機系統 OTA 升級緩慢等情況。

網絡平臺上,對於“零跑真的值得買嗎”的討論一直很多,其中既展示了零跑汽車以高性價比吸引消費者的優勢,也有對於其質量穩定性差、續航虛標、售後服務與智駕體驗參差不齊等問題的討論。

有汽車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說,這種現象背後,既有零跑降本的誘因,也可能有出於成本控制而有某種程度妥協的考量,同時也折射出零跑一定的技術代差。對於車企來說,需要在低價走量的生存慣性與技術投入的長遠佈局之間找到平衡。

與小米汽車戰略類似,零跑汽車也在衝擊高端化。但這對於零跑而言絕非易事,至少需要邁過兩道坎。

一方面,一直以來,零跑汽車憑藉“低價高配”的策略在市場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憑藉降本增效策略實現市場突圍,但與此同時,降本增效也導致零跑汽車的中低端車定位品牌形象,在消費市場中的定位容易留下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零跑所發力的區間強敵環伺,既有部分品牌已經在30萬元以上市場站穩腳跟,也有蔚來等通過主品牌迭代或子品牌發力率先攻城略地。而在某些技術存在代差的背景下,零跑要想實現差異化突圍,無疑面臨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