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玲、瑪丹娜墜馬臥牀時間差很大 主治醫揭「快速下牀」是關鍵
▲林志玲當年發生墜馬意外,在華語世界引起廣大關注。(圖/翻攝IG)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不少民衆第一次聽聞臺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是因他曾擔任藝人林志玲墜馬受傷的主治醫師。他在東森健康講座談到此經歷,並提及國際巨星瑪丹娜當時也發生落馬意外,但2人治療成果有明顯差異,一人臥牀超過3個月,另一人僅數日便出院,除傷重程度之外,西方強調「快速下牀」的觀念,也造成2人復原時間差很大。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舉辦健康講座,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孫維仁擔任主講人。他指出,林志玲2005年在中國大連拍攝廣告時墜馬,造成7根肋骨骨折,其中1根已涉及胸椎,造成劇烈疼痛,爲此當地醫師採取極度保守的方式,既然動一下就痛,便用繃帶將她整個人固定起來,長時間限制她活動,以免骨折錯位。
不過,此做法雖出於安全考量,卻也影響林志玲及早恢復活動力。孫維仁指出,當時林在對岸治療一段時間後才轉送至臺大醫院,前後臥牀共近3個月,康復過程相當痛苦,所幸林自己很努力,最終得以無礙出院。
當時林志玲發生墜馬意外,瑪丹娜同樣因墜馬造成肋骨骨折,對此,孫維仁說,瑪丹娜的醫療團隊強調早期活動,因此在疼痛控制下,僅僅幾天便讓她下牀行走,且很快就出院,出院時已不用人攙扶,不久後便重登奧斯卡舞臺,這也凸顯短期內恢復行動力的重要性。
孫維仁表示,長期臥牀對患者不僅是不便,更是危險,並舉例骨折患者若臥牀超過1周,半年內的死亡率可能提高逾5成。林志玲和瑪丹娜的個案,清楚可見醫療理念差異所造成的不同結果。
孫維仁也強調,這樣的結論並不只是看誰康復時間長短,而是他認爲及早減痛、及早活動,纔是真正保障生活品質的方法,「透過及時止痛,病人會更快動起來、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