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鴨暖鎮:“循環水+物聯網”探出水產養殖智慧路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李炳 陳虹
秋日,走進位於臨澤縣鴨暖鎮白寨村的富鍶白對蝦陸基循環水智慧養殖基地養蝦大棚,棚內環境常年保持恆溫恆溼,配備現代化設施的蝦池統一規格、排列有序,個頭均勻、色澤透亮的鮮蝦活躍其中。飼養員正彎腰進行對蝦收網、稱重、打包等工作,爲馬上發出的鮮蝦訂單忙碌着。
養殖白對蝦需要熱帶海水環境,因本地晝夜溫差大,要維持養蝦的適宜溫度並不容易。據養殖廠負責人馬貴濱介紹,能夠在高寒高海拔內陸地區開展熱帶海鮮養殖,憑的是先進的“循環水+物聯網”技術設施。“整個養殖的週期當中,我們是不進行尾水的排放,每天24小時的不斷循環過濾之後,乾淨的水再回到養殖池,實現這個養殖過程是零排放、零排污。”
經過3年時間發展,張掖市豐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依託自主創新研發的循環水養殖系統,通過加鹽、礦物質、微量元素等方式,不僅調配出“人工海水”,且養蝦用水經過生物降解、物理過濾,可迴流重複使用,相比傳統土塘養蝦,相同產量可節水95%左右。同時,搭配加熱設備和鋼架保溫大棚雙層棚膜,合理控制棚溫,養殖活蝦實現全年無間斷上市。“去年銷售額在400萬元左右,我們會陸續上一些數字化和信息化、智能化的設備,能夠最大化地降低養殖產生的風險,保證養殖產量的穩定。”馬貴濱信心滿滿地說。
近年來,臨澤縣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產業,進一步創新養殖模式,引導扶持設施化水產養殖,引進南美白對蝦、鱸魚、螃蟹等中高檔水產品種,打造望水軒、磨溝、大寨等一批休閒魚莊,不斷提升養殖效益,爲全縣漁業轉型升級和綠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全縣已建成古寨、白寨、化音、大寨等6個特色水產養殖基地,開展水產養殖面積7188畝,2024年水產品產量達1000噸,產值突破1億元。
臨澤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李廷全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依託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拓展設施化水產養殖,延長冷水魚產業鏈條,推動漁旅融合發展,着力打造以富鍶白對蝦、螃蟹、鱸魚等爲主的金張掖富鍶水產品牌。預計今年水產養殖面積達8700畝,水產品產量1620噸,產值突破2億元。”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踊躍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