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美股大跌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希望美國吸取這次教訓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楊沙沙】“當前(美國發動的貿易衝突)這種狀況很像1929年紐約股票市場崩潰以後,美國採取高關稅保護自己和創造就業。”21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4月初美國股市大跌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希望經過這次的教訓,美國能回到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貿易框架中,避免更多“黑天鵝”事件發生。對中國來說,林毅夫認爲,只要利用好自身優勢,今年GDP維持5%左右的增長完全可以達到,等到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的時候,新的穩定的世界格局將會出現,“這對全世界來講是一個利好消息,中國的成長也會給其他國家帶來更多機會”。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4月21日在北京舉行經濟專題“臨甲7號沙龍”交流會,林毅夫梳理了美國多年來對中國醞釀貿易衝突的進程,到目前爲止,美國對中國徵收了“人類歷史上幾乎不曾見過的”高額關稅。他認爲,美國有個很大的問題,本國國內經濟有問題,總是向外找“替罪羊”,上世紀80年代怪日本,現在怪中國。
林毅夫舉例證明,美國發動貿易衝突,損失會尤其明顯。美國有很多高科技產業,而維持此類產業的一個基礎是大量研發投入後獲得更大利潤。對高科技企業來說,有沒有中國市場事關生死。
他也列舉了中國的優勢,比如產業配套優勢。特斯拉是最明顯的例子,特斯拉在美國發展了10多年,曾因規模小差點破產。2019年特斯拉到中國投資,2020年就能夠產出50萬輛車。由於產量增加,特斯拉現在是全球估值最高的車企,達到7000多億美元。特斯拉在中國能這麼快速的發展就是因爲中國產業配套齊全。
林毅夫表示,他相信中國每年都有很大增長潛力,但潛力變成現實肯定會有很多困難,包括美國可能要卡中國脖子、氣候變暖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林毅夫相信,中國有能力用獨特體制,快則三年,慢則五年,攻克目前任何買不到的技術。
貿易衝突何時結束?林毅夫在回答非洲記者提問時說,“解鈴還須繫鈴人”,貿易衝突是經濟格局變化造成的,最後還有賴於經濟格局的進一步變化。美國固然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但其佔世界經濟比重只有15%,只要其他國家團結起來,相互間多開放市場,將盤活剩下85%的世界市場。“我相信會有超過1000個經濟學家說美國關稅政策是不合理、不理性的,不合理不理性的東西大概率不能持久,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團結一致,一定能夠渡過這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