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萍 | 我在越南看中國企業大出海【萬字長文】

本文由知識自動化 (zhishipai) 授權轉載,原文的標題爲《林雪萍 | 我在越南看中國企業大出海【萬字長文】》。

失效的時光機模型

越南現在離追上中國還差多少年?胡志明市相當於中國十年前的鄭州,還是二十年前的深圳?將東南亞城市的當下,跟中國城市的往事進行相比,這是國人樂此不疲的遊戲。

人們習慣用這種“時光機”理論來理解胡志明市、曼谷、雅加達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

然而,如果真的在城市現場,看一下週圍斑駁多樣化的境況,會感覺到“時光機”模型並不太適用。這種純粹的“歷史穿越機”,是一個過於簡單的照搬類比模型。它忽視了一個城市的發展,往往是壓縮了各種時間片段的蒙太奇剪輯,跨越時空的要素會糾纏在一起。

越南現在人均GDP收入是4200美元,大概相當於中國2009年的水平。然而這個城市裡依然有繁榮的數字經濟,屬於當下這個時代。例如東南亞流行的打車軟件Grab,或者網紅經濟。胡志明市的最高建築“地標81”,大堂裡梳妝得體的男女老少,排着隊依次到72樓喝咖啡,每人只需要40元,就可以在最豪華的酒店俯視穿城而過的西貢河。奢華之中,平民穿梭。

更重要的是,越南的“地攤經濟”空前活躍。無論是南部胡志明市通向平陽省的大路兩旁到處都是炒大肉的光膀子師傅,還是北部河內市的三十六條老街上把桌子都擺在路中央的大嗓門吃客,人們在擁擁擠擠中吃喝着自己的酒菜,吸得卻是鄰桌的味道。更有各種耍蛇、舞蹈、玩具等五花八門的兜售者穿插其中。滿路滿街,滿天煙火。髒亂當道,滿眼歡笑。而城管人員的缺席與安靜,則更加讓人感到震耳欲聾。不到現場,不知震撼。這些龐大的“地下經濟”,其實並不在GDP之內。越南人們比想象中的羣體,更加富裕,更加充滿活力。

從這個意義而言,人均GDP是一個思維陷阱。很多在體系之外的財富,隱藏在GDP的數據之外。越南人均GDP約4200美金,低於泰國8000美金和馬來西亞的1.2萬美金。

但是,越南的房價卻遠高於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房價遠遠高於其他國家;而胡志明市的消費部分甚至可以對接中國一線城市。

這些表面現象自有經濟實力作爲支撐,單純從人均GDP數據可能是看不出來的。

藏富於民,人均GDP其實是一個陷阱。

想一下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畫派,一個人的後腦勺、兩眼餘光的左右視角、身體後臀都會剪貼在同一個維度上。多維度信息被壓平在一個平面上,你會一眼看穿其中的邏輯違和。這樣的一部影視劇,可以稱之爲“穿幫”。但是屬於不同時間軸的要素,在真實的時間就可以平行發生。

簡單用“時光機”這種黑白分明的方式進行城市對照,容易產生很多誤判與分歧……無法解釋的事情太多。更好的城市對比模型,可能是上下密度不同的分層雞尾酒。經過法國多年經營,被稱爲“小巴黎”的胡志明市,就是一個標準混合的雞尾酒城市,是北京、巴黎和小鄉鎮市容的三級混合體。

不要問胡志明市是哪一年中國的上海。它當下粗野奔放的活力,纔是最值得關注的信號。今年第一季度,三星位於越南的4家工廠,全部實現較高淨利潤。作爲深度投資越南的三星,將一個財閥的財富幾乎注入了一個國家,正在喚醒後者的活力。“時光機”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以爲領先十年、二十年會是一個常量,從而忽視了那些冰層下蘊藏的靜悄悄的能量。冰層出現的細線裂縫往往讓人不以爲然,但是有一天這些裂縫會瞬間釋放能量,滿河皆開。冰面塌裂的速度之快,不及逃避。

製造業的大波浪

越南製造業的興起,是從1986年的外商投資法開始。日本、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商人,率先在這裡紮下根來。中國大陸企業是從2000年開始,包括廣東TCL彩電、四川新希望飼料進入越南。而最早感受到美國反傾銷壓力的蠟燭企業,則在2004年開始進行整個行業的搬遷。美國是蠟燭的最大市場,它的關稅可以迫使整個行業從一個陣地轉移到另外一個陣地。

2018年越南能夠感受中國製造業的投資壓強。在2018年之前,遷移到這裡的工廠,無論是由於勞動成本,還是由於關稅壓迫,或者日韓的本土化苦心經營,都是一個均勻化的成長態。而2018年涌入進來的中國企業,打破了這種均衡。其中最爲典型的是消費電子和光伏,投資集中在越南北部首都河內的附近省市。這種投資充分考慮到珠三角的供應鏈近鄰的優勢,也有派出中國管理幹部方便性的考量。這種定向移動,是美國關稅強力擠壓下產生的又一個規模性的遷移。

真正的分水嶺是在2023年。此前,疫情像一種彌天大霧,遮蓋了各家企業獨自行動的身影。而這一年霧影散去,堅定的投資者這幾年硬着頭皮推進工廠,而尚未行動的企業家則開始有些慌神,報復性的投資噴涌進來。

2023年,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資366億美元,大漲30%,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增長迅速。2010年中國大陸在越南的投資只有3億美元,而到了2023年則達到44億美元。實際上,中國香港的46億美元投資,以及新加坡的68億美元投資,很多也是源自中國。整體而言,中國投資估計能佔越南投資的1/3左右,是推動越南製造業發展的絕對主力,而且漲勢不減,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投資再次達到驚人的16億美元。

中國50家上市公司,都在越南北部的北寧省有大量的投資。這裡是三星的大本營,然而圍繞着蘋果的供應鏈正在殺進來。僅僅歌爾一家,累計投資已經近百億元人民幣,而最新投資的一個工廠高達50萬平米。富士康的六十多個工廠有幾十萬人的規模。而立訊精密的人員超過30萬,其中80%是本地人。滾滾而來的投資,形成了一股中國衝擊波。它的強大傳導效應,迅速波及工業園區和周邊鎮裡的民用房租。工業地產也開始上漲,以至於有些地區的價格已經超過蘇州。人們的搶地熱情,似乎被一種熱浪所推搡。

隨之帶來商用房價的大幅度上漲,在河內市東邊二十公里的遠郊區的網紅樓盤Ocean park,類似北京天通苑,但是級別要高很多,已經達到1.5萬元一平米。這裡有國際學校、有醫院、有人造沙灘、有人造湖,還有2000萬一套的別墅。屬於成熟的國際社區,但是覆蓋需求多樣化,跟天通苑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投資房價值明顯,囤房的情況已經出現。這是近兩年中國人持續涌入的結果。而在西邊由新加坡凱德開發的smart city樓盤,三千美金一平米。也有大量年輕人在這裡落地。等全部建成之後,估計能有20萬人口。

這就是越南式“造城運動”,追隨中國十年前的快速上升路徑,速度令人眩暈。這裡的停車位嚴重不足,也提前出現規劃跟不上實際發展的速度的問題。

北寧省有許多田地已經荒蕪,種田的“泥腿人”都被悉數招攬到工廠做工。想起當年的東莞,也曾發生田地荒草的局面。工業化培訓的機器會再造人們的思維,將他們的日常喜怒哀樂與全球化進程連接在一起。那是一個工業化高潮迭起的前夜。

一個國家對一個省份的奔襲

中國佔據越南進口額的35%;而美國佔據越南出口總額28%。兩個近似的1/3,揭示了越南財富輪盤的本質。中國正處在從成品出口,轉向中間品出口大國的階段。越南成爲一個冉冉升起的局部製造樞紐,背後則站着中國的供應鏈。越南是一個高度出口導向型的國家。2023年,越南進出口額是7000億美元,是中國第一大進出口省份廣東的60%。而與中國第三大出口省份浙江相比,進出口額已經非常接近。

越南正在建立新的產業根基。越南已經成爲全球紡織服裝的第三大出口國,而消費電子更是進展迅速,計算機出口已經排名世界第五。得益於強大的三星產能,越南已經成爲全球第二大手機制造國,超越蒸蒸日上的印度。最令人驚訝的是,越南對中國實現了反向輸出。就手機而言,中國已經成爲越南製造的最大的出口市場。2024年的前5個月,越南對華出口額超過47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市場。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製造大國,作爲一個越南最大的逆差國,這樣的數據未免有些魔怔。

轉動一下地球儀,就可以從“地理再發現”的角度,發現進出口數據自有殘酷的一面。這是一個國家對一個城市的奔襲,鄭州應該最能感受到這種冰冷的寒意。今年一季度富士康出口金額下降58%,出口額從700億跌到200多億。而河南進出口額則立刻大幅下跌23%。河南進出口額的波動,意味着富士康轉移所形成的那些“乾涸河牀”,短時間無法充滿。

如果從行業來看,吸塵器的變化最爲明顯。

全球每年吸塵器市場約1.6億臺。而越南的生產量則達到3000萬臺,正在成爲全球第二大吸塵器生產國。國內的吸塵器領頭羊代工商,如萊克、德昌、美的、普發等幾乎悉數殺到越南。有十多家中資企業,主要集中在越南南部的同奈省和平陽省。

吸塵器工廠的繁榮,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供應鏈的齊全,吸塵器的六類主要零部件,已經完全本地化。除了塑料粒子ABS,越南還不能提供,其它電氣元件、橡膠管、金屬硬管、漆包線等,現在已經配套齊全。這種進展是驚人的,就在2019年,本地尚無法提供精細的螺釘。

大規模的吸塵器產地的變遷,改變了中國與美國的貿易形態。在2020年,作爲全球最大的吸塵器市場,美國吸塵器有75%來自中國,越南只有10%。而到了2023年,來自中國的比例下降到接近50%,而越南則提升到近30%。

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也讓越南有了足夠的底氣。越南像中國一樣,開始系統地進行產業升級的規劃。很多行業被增加了新的定語,從而給與更強的激勵,例如大力發展“世界級”電子產業、“高附加值”紡織等。這些熟悉的政策術語,讓人容易感覺越南似乎有一個隱形的中國政策翻譯局,專門亦步亦趨地借鑑中國政策。這些名稱反應了越南對傳統產業的警惕和對新技術的厚望。而可持續綠色發展,早已提上日程。越南工廠的環境標準採用歐標,一些環評要求有時比中國還要高。中國落後的產能,其實已經不可能再進入越南。而在工廠的車間裡,大量企業都採用先進的設備和自動化產線。

中國工廠修煉多年的精益求精和高效產線,已經開始在越南工廠重新複製。

尋找甜美的利潤

越南工人的成本是否便宜,這是中國最願意討論的一個話題。但是對於企業而言,是一個幾乎不存在的命題。

在越南北部海防市的電子公司,普通崗位的工資是2000多元,離深圳的4000元看上去差距很大。如果僅僅就純人工成本而言,看上去越南有很大的優勢。但是越南往往是六天工作制,而深圳只有五天,而且越南的社保負擔也要小很多。

越南真正昂貴的是供應鏈的成本,這裡往往很難找到合格的配套商。就電路板而言,很多大廠例如LG、立訊精密等,往往都是自帶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專注於大廠的訂單,而無暇爲小客戶供貨。而小客戶的訂單量往往並不大,因此導致電路板廠商不願意進行定製開發。於是,很多小客戶不得不從中國珠三角尋求供貨。這大大推高了企業的物料成本。

蜂擁而至的中國企業,正在緩解這種局面。例如一家深圳的家電控制器,在越南北部的海防市加大投入,爲海爾通用電器、伊萊克斯做配套;在越南南部,則有工廠爲香港電動工具巨頭創科實業TTI提供控制器。而在不遠處的一家中國電機廠,也是由這家公司代工完成整個控制器。越南,已經成爲它在中國之外最大的生產基地。

價值鏈的改善是全面的。這裡的工廠,已經可以實現新品導入;極其稀缺的越南工程師,正在接受更多的訓練。目前,工廠也開始向研發設計端挺進,能夠直接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設計。實驗室也日趨完善,無論是切片,還是振動,都可以在這裡完成。成品再也不需要運送到深圳總部實驗室,進行檢驗報告。而美的在越南南部平陽省的小家電製造基地,連檢測報告都可以出。這裡已經完全實現了客戶所想要的一站式服務。

在這種飽滿的價值帶,上游的供應商也自然會得到養分的滋潤而逐漸發展起來。就產業而言,生態的真正價值在於專業化分工和優化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越南的效率會逐漸上揚。

伴隨着中國家電的國際化,上游的供應商也顯得非常活躍。國內家電控制器的龍頭企業如深圳拓邦、深圳和而泰,生產基地都已經落子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拓邦在越南同奈、羅馬尼亞、印度浦那和墨西哥蒙特雷都有工廠。和而泰在越南則有一南一北兩個工廠,分別爲全球電動工具的老大深圳創科實業和海爾家電,進行供貨;在意大利、羅馬尼亞的工廠已經正常運行。這些靈活的核心供應商企業,似乎已經開了國際化的“天眼”,在全球市場顯得異常活躍。

全球的家電控制器重要生產廠家深圳拓邦,在2023年的越南廠營收佔總營收的比例爲9%,約爲8億元。然而越南淨利潤佔比則高達近40%,遠遠高於總部基地廣東惠州廠的收益。這意味着,越南基地能夠有效地改善利潤水平。主要得益於,由於在越南有更少的廠家,使得報價顯得從容,成本則需要看管理者的水平。只要駕馭得當,越南工廠也會成爲“現金奶牛”。同樣,從2013年開始深耕越南的山東賽輪輪胎,年收入達到260億元人民幣。越南的收入佔比30%,而利潤可以達到一半。

管理是磨礪的苦難

勞動力成本的影響,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人們所困擾的越南工人加班問題、工會問題,實際上並非勞動力工資的本身,而是管理者的水平。

在中國高歌猛進的過去二十年,高速發展的業績掩蓋了管理的短板。國內的工業化機器運行良好,得益於應有盡有的豐富供應鏈,以及紀律嚴明的熟練勞動力。使得諸多粗暴經營、粗放管理的管理者短板都被遮掩起來。而在越南,複雜的稅收海關政策和文化差異,連同供應鏈和勞動力缺乏的現狀,成爲管理者短板的照妖鏡。

對很多企業而言,中國越南工廠的運行體系,就像一個三明治麪包。上面管理層和下部工人是隔開的,而嚴重缺乏中間層。因爲在越南,會漢語的工程師很少見,使得中國管理者的要求很難直接跟工人層進行合作。

由於無法有效管理越南本地員工,很多中國中小企業不得不採用計件制。計時制往往效率更高,但是如果員工不能情緒飽滿地工作,就會成爲大鍋飯。一旦發現產品質量有缺陷,管理者與下屬的溝通會因爲語言障礙而產生諸多誤解,很多因果關係無法用語言交代清楚。同樣,如果員工磨洋工,也很難杜絕。但是,廣泛採用計件制,則使得質量管理成本陡然提高,因爲產品不得不被反覆地抽檢。對於金屬加工件而言,計件制的方式往往比計時制的工資成本高出30%以上。

實際上,越南有勞動法保護員工,而勞動法不主張計件制。外資企業在越南基本都是計時制,海爾的AQUA工廠也都是計時制。海爾越南工廠的效率都是依靠自動化和信息管理系統來推動,總經理在辦公室就可以跟蹤所有角落。而計時制在一些中資的中小企業的意外流行,折射了中國出海企業的管理者水平,也是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缺席。人們對一個工廠的高效運行,依然缺乏敬畏之心,這是一場中國製造中小企業的集體磨難。

在越南,任何以地圖爲背景的圖案設計,都是最糟糕的創意。即使國內的家電或者電動車的品牌巨頭,也在這方面前赴後繼地引發公關危機。中小企業會更加難以應對。如果不能體察這些民族情緒的輕微氣味,企業的管理會憑空增加額外的麻煩。

呼喚新型服務組織

韓國、日本、中國三個國家的產業,有大量重合的地方。在越南,這三個國家的企業也是最重要的競技選手。國家之間的競爭,圍繞着資源的奪取而再次展開較量。先來先到的日韓企業,已經佔據資源獲取的先發優勢。

但是中國企業更重要的短板,還在於出海的服務體系,顯得冷熱不均,各有不同。跟運營業務無核心關聯的服務,比如工程隊、電信業務、家居裝修,可以說是非常便利。跟金融相關的服務,往往就是最簡單的業務型,比如中資銀行普遍人員不足。在最發達的城市如胡志明市,編制最多的銀行也就是100人,這在國內只是一個支行的編制。而中資銀行基本面向中資公司的存儲業務爲主,很少能夠提供面向本地消費者的信貸業務,從而也無法有效地幫助中國企業開拓消費者市場。

至於代表企業共同利益的商會組織建設,則顯得最爲蒼白。可以說,中國海外兵團沒有團,出海企業默默獨自打拼。

在越南北部,旗幟鮮明地分爲兩大陣營。一個是巨頭林立,如韓系三星和LG,或者果鏈;另一個則是來自中國的中小企業。後者呈現了明顯的單打獨鬥的態勢,在這裡除了供應鏈缺少、勞動力缺乏之外,每個企業還不得不窮於應付各種稅務、海關、消防、申請簽證等一大堆瑣事。

而這些苦惱與巨頭無關。韓系和果鏈作爲當地巨頭,整個越南政府都在圍繞它們轉,服務也不在話下。

越南已經成爲三星帝國在韓國之外的大本營,三星累計投資220億美元。而它的出口額已經佔據越南出口額的近20%。LG在海防省的大本營,目前合計投資90億美元。與此同時,韓國供應鏈全部被帶過來,在園區建立供應商工廠。韓國龐大的工業園區也享有保供用電特權,在其他企業都停電的時候,仍然確保LG的用電供應。

在最缺電的時候,政府會優先保障三星和其供應鏈不停電。至於小企業的申請,則被置之腦後。

果鏈也是一股巨大的存在。在越南有31家公司的16萬人,爲蘋果生產手機、耳機、電腦等設備。這31家公司中,也包括歌爾股份、立訊精密、比亞迪等中國大陸的供應鏈廠商,這些公司在這裡動輒就是幾萬到幾十萬人的規模。這些企業同樣受到越南政府高看一眼的待遇,這是它們國家日益興旺的命脈。

然而中小企業出海者,是一個個弱勢的落單者。它們的收入從幾千萬到幾億元不等。面對巨頭的體量,這些螞蟻般的身影,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到溝裡去。

這些一級或者二級供應商,只能孤苦伶仃地經營,苦力與越南經商環境而周旋。而在這裡,中國企業也沒有龍頭企業的牽引。

在福壽縣,比亞迪也有龐大的工廠。但是這些代工品牌,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城堡王國之中,很少有意識,替中小企業出頭露面。而像深圳普聯的TP-Link儘管也有自己的品牌,但是每年只有8億元人民幣的收入,無法撼動大的供應鏈。

在越南,中國還缺乏像LG、三星這樣有意識地提升本土供應鏈的社會地位的帶頭大哥。而中國商會,則剛剛起步,還處於一個產業組織的幼稚形態。

在南部的胡志明市,這兩年商會開始顯得活躍起來。人們開始以老鄉會爲基礎,逐漸聚在一起,商量共同面臨的困難。也在尋求形成共識,如何更好地替企業向政府表達訴求。

在北部的首都河內,一切纔剛剛開始。越南北部的河內市和南部胡志明市,展現了中國北部城市和南部城市的差異性。這裡政治氣氛濃厚,國字號企業佔主角,也使得企業商會顯得更加僵硬,很難成爲中國企業兵團在海外的社會潤滑劑。

到海外開闢基業,並非只是一個個工廠的剪切和粘貼。除了工廠經營者的勇氣與智慧之外,行業組織也需要發力,凝聚企業的力量。在中國企業涌向出海口之際,如何建立成熟的行業組織形態,還是一門巨大的新挑戰。

真出海,假出海

這一輪大出海,與以前最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是一次廣泛的羣體性行爲。建立企業國際化的能力,而非只是將產品賣出去,成爲真假出海的一條分界線。有些企業,即使海外收入佔比超過50%,依然沒有真正的國際化的能力。

可以將出海分爲兩種,一種是戰略出海,一種是戰術出海。戰略出海是將世界市場當做一個整體進行考量,而戰術出海則依然圍繞避稅、糾結於成本而四處遷移。二者的一個重大差別在於,對未來的國際化業務推進,是按照多長的時間週期進行展開。

這決定了企業與當地的融合深度。海爾在越南,成功地創立了全新AQUA品牌。中國家電在東南亞市場,實際上是活在日韓品牌的陰影之下。三星電視機佔比超過40%,冰箱也是排名第一。而AQUA洗衣機排名第一,冰箱排名第二。

在越南,冰箱是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產品。因爲越南人好面子,對於具有社交屬性的產品往往非常在意。這就是日本摩托車在越南佔據超過85%以上的原因,轟鳴隆隆的摩托車對於越南人太重要了,它是一個人社交軟實力的象徵。中國摩托車在二十年前留下的質量低劣的記憶,至今不能擦去,是因爲即使一個消費者喜歡中國品牌摩托,他也無法移除朋友們的差評。這種集體記憶之下相互修正的結果,使得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市場,即使質量再好也很難翻身。而日本摩托車並不便宜,但是越南趨之若鶩。同樣,相對越南的居民收入而言,蘋果手機未免有點昂貴。但是它依然常年排在Top3的行列,達到15%以上的份額。而冰箱,則是最能烘托房主人氣質的社交屬性產品,房間裡的格局就看這臺冰箱了。

AQUA極力捕捉本土化元素。越南人熱衷選美,三大美女選拔賽事如火如荼。選美是最商業化的本地時尚行爲,海爾通過贊助選美比賽,與時尚、風俗緊密地纏繞在一起。而越南人喜歡吃冰塊,海爾則通過加強冰塊冰凍技術,以及冰塊儲藏室的位置,來贏得頻繁開門取冰塊的年輕人的心。

全球化企業的盡頭是本土化。一個本土化企業,最好的方式就是嵌入當地的社區。海爾工廠所在地同奈省邊和市的一家高中學校的空調,全部由海爾贊助,這使得這所中學因第一家安裝空調而出名。每一年,校長都會帶着學生,前來海爾工廠答謝。

嵌入本地社區,潤物細無聲,才能真正創建出一個本地化的品牌。AQUA代表了一種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新高度,給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路徑。如果沒有海爾這個案例,中國企業出海之路就顯得黯淡得多。

相比而言,中國一家啤酒巨頭在這裡的表現,則只能用戰術出海來描述,成績也自然乏善可陳。

對於食品飲料而言,越南有很多讓人想不到的事情。越南的面積不及四川,但是大米出口卻排名世界第二。很多泰國香米,其實都是從越南進口再出口的。越南也是世界第二大的咖啡豆出口國。越南具有豐富的咖啡文化,街上的咖啡館到處都是,就像中國的大碗茶一樣。越南咖啡館既沒有商務,也沒有休閒的意味,它只是一種街頭平民的生活方式。同樣,啤酒也是越南人的最愛。越南人均消費啤酒,在全亞洲排名第一。越南啤酒市場,居然高達600億元人民幣。

這樣的市場,自然羣雄逐鹿。荷蘭喜力通過收購新加坡的虎牌Tiger而排名第一。而泰國啤酒集團則通過收購越南本土最強品牌西貢啤酒而排名第二。

然而國內這家啤酒企業,在國內有數百億的產值,在海外卻拒絕使用其他品牌,也不想收購越南當地品牌,甚至連中文也不想去掉,這都給啤酒的銷售帶來巨大的障礙。這是一種奇怪的品牌自戀行爲,正如西方油畫所表現的水仙花Narcissi一樣,成爲一種自戀的象徵。

更重要的是,啤酒廠家的玩家都在這裡佈局巨大的啤酒廠,而這家啤酒企業沒有工廠,只是通過貿易,從中國進口。而這種進口啤酒,又需要額外增加65%的特別消費稅。

通過貿易出海,正在成爲一種小兒科的行爲。反觀蜜雪冰城,目前在越南已經有1300家店,擁有最大的飲食連鎖店。蜜雪冰城在2018年纔來到河內,然後一路沿着國土向南蔓延。在2020—2021年很多個體經營者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蜜雪則逆向投資,採用與衆不同的加盟方式。加盟往往比直營對整個供應鏈的挑戰大得多。由於這些個體經營者的店鋪的位置往往都很好,因此2023年蜜雪很快迎來大爆發。蜜雪冰城的快速成功,體現了一種與經銷商共榮的社區嵌入理念。

光伏與蠟燭的隱喻

美國五月份宣佈,將對來自東南亞的光伏進口進行徵稅。一紙令下,中國光伏企業在這裡的資產損失慘重。在這裡投下巨資的晶澳、隆基、天合,都不得不立刻收縮規模。在河內附近的北江省,一些光伏工廠被立刻關閉。越南的產能完全是爲美國所準備,即使越南本地所使用的光伏,也都是從中國生產。因爲越南的產能帶有寶貴的“越南製造”,是低關稅進入美國的護身符。而現在,護身符砸了。

這些光伏巨頭去哪兒了?很多企業選擇了美國。這正是美國政府所需要的。

從光伏的產業遷移,很容易看出美國的攻擊策略。對於中國的供應鏈,美國已經改變“KO一次性擊倒”的策略,而是採用複雜的組合戰術。先是逼迫供應鏈離開中國,待穩定一段時間之後再次出手,逼迫中國製造商繼續遷移。

這種故意的體力消耗術,正在燃燒中國企業少得可憐的利潤。然而,這正是各個行業正在發生的情況。作爲全球第三大輪胎生產基地,越南正在收穫泰國輪胎溢出效應的紅利。中國輪胎廠在遭受美國的貿易雙反措施之後,迅速來到泰國。而泰國輪胎從2020年被美國盯上,中國企業再次涌向越南。沒有辦法,沒有一家輪胎能夠離得開美國市場。比如賽輪輪胎在2023年有90%的淨利潤來自美國。中國輪胎廠家只能在全球四處佈局產能,像草原的山羊一樣在蹦跳中躲閃美國關稅之箭。去完泰國,去越南;去完越南,去柬埔寨。這種流動工廠,正是輪胎廠商得以生存的關鍵之道。

大霧迷茫之時,也並非沒有可循之例。蠟燭這個小產業,也指引了新的光線。

從河內向南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寧平省的一家蠟燭廠在這裡擁有6萬平方米的工廠。到處都是瓶瓶罐罐,工人在這裡裝瓶、紡芯,最後拉直燈芯。

二十年前,蠟燭是中國最早遭受美國雙反調查的行業。中國蠟燭製造商開始陸續地遷移到越南。這家企業迅速在越南選定工廠,而在訂單充裕的時候,進一步在這裡擴建了這所工廠。

啼笑皆非的是,當年提出反傾銷調查的公司早已倒閉,而這條關稅指令猶在。然而中國的蠟燭產業在這裡頑強地活下來,並且成爲全球最大的製造廠。美國蠟燭與香氛市場有130億美元,基本都由在越南的中國廠家所供貨。可以說蠟燭產業,被美國持續打壓四十年而依然屹立不倒。

蠟燭常明,爲中國製造點亮了一個充滿亮色希望。這是中國製造未來的一個隱喻。所有當下的暴風驟雨,二十年前早有風波。

小記:兩種活力的交織

河內的夜市生活,熱鬧得超過想象。潮熱的空氣裡,街道被廣泛挪用,成爲餐廳的大廳。人們甚至將卡拉OK機搬出來,一試歌喉。由於越南是地產私有,規劃局也無法遷移這些老城居民。因此,河內老區以粗放原始的方式恣意發展。髒亂有加,但卻活力四射。

而當晨色漸明的時候,人氣早早開始浮動。電器店在八點鐘就開門,牙科醫生也準時開工。摩托車大軍已經涌上街頭,密密麻麻地擁在路口。這股洪流的盡頭,是一座座簇擁相連的廠房。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工業化勞動大軍展現出另一番澎湃動力。這一次,中國製造則是最顯著的推手。

兩個不同色彩的光澤,輝映在一張張渴望生活更好的臉龐上,交織成一個城市的活力,交織成一個國家的未來。

(全文完)

作者簡介

林雪萍:北京聯訊動力諮詢公司總經理,上海交大中國質量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本文鳴謝深耕本土的海爾越南總經理張守江所提供的大力支持。作爲中國品牌出海企業的超級本土化實踐者,將海爾的家電新品牌AQUA推向冰箱洗衣機的新高度。同時感謝越南第一站的王理總,陪我在越南北部的工廠間四處穿梭。還有衆多落地的熱情中國建設者,給予了熱情的接待,異國他鄉,國情最深。容我以後《大出海》成書的時候,再來致謝

中企君薦讀

編輯:米果。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爲己任。

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