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詩棟戴名錶視頻被勸“打碼”,運動員能“穿金戴銀”嗎?

近日,社交平臺上一段關於乒乓球運動員林詩棟戴高端名錶的視頻引發熱議,有網友在評論區勸說發佈該視頻的林詩棟教練將手錶遮一下或者打碼,避免被說。林詩棟教練迴應稱:不需要,這是給孩子(林詩棟)的生日禮物,管誰說三道四,自家孩子自家寵。

無獨有偶,2024年9月,從巴黎奧運會載譽歸來的全紅嬋因爲分享了一段戴勞力士的視頻,被網友扒出這塊表價值32萬元,部分網友質疑其“炫富”。隨後,跳水冠軍楊昊迴應稱,這塊表是他的,全紅嬋只是借來戴着玩,求“各位帥哥美女放過她”。評論區不少網友也表示支持全紅嬋:“人家拿了那麼多榮譽,國家也有相應的獎勵,她真要買奢侈品礙着誰了?”

運動員能不能穿戴高檔奢侈品?曾幾何時,運動員尤其是知名運動員給人的印象都是“條件艱苦,奮力拼搏”。關於他們的宣傳,也大多集中在賽場上如何攻堅克難,在生活中如何不計名利,以至於不少人對運動員的印象還停留在“艱苦樸素”的階段,並逐漸固化成標籤化的“人設”。

伴隨着經濟的發展,運動員們的生活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許多跟商業接軌比較成熟完善的項目,更是給運動員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在這樣的新背景下,要求運動員們仍然“穿舊衣”“打補丁”顯然不合時宜。從宣傳的角度來說,運動員們的收入增加了,消費能力提高了,難道不是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好證明嗎?

全紅嬋本人的經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最開始想要比賽掙錢“給媽媽治病”,到逐漸獲得各項榮譽後,憑藉省隊和國家隊的各項獎勵讓全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這樣的勵志故事,既說明了國家對於運動健兒們的豐厚回報,也是激勵許許多多新的“全紅嬋”積極投身體育事業,爲國爭光的動力所在。

我們應該允許乃至於鼓勵那些憑本事站上領獎臺的運動健兒們,去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只要是自己的正當收入所得,或者正當途徑獲得,他們應有“穿金戴銀”的權利。在社交平臺上,只要不是炫富擺闊,運動員們曬一曬自己的“香奈兒”“巴寶莉”,也是他們在賽場外作爲一個普通人的正當權利。有網友說得好,娛樂圈裡某些既無實力也無藝德的“208萬”日常炫富讓人感覺不適,但中國健兒們在訓練場上流下的汗水和淚水,在領獎臺上發出的歡呼與笑聲,值得他們住更大的“豪斯”,買更好的“包包”。

特約評論員 周斌

上游評論投稿郵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