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憲拋「裡政三願景」:打造韌性城市 從基層治理升級開始
▲立委林俊憲提出「裡政三願景」,盼強化基層治理體系。(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從COVID-19疫情、地震到風災,基層里鄰長長期站在第一線,協助通報災情、防疫宣導與照顧弱勢,被視爲市府與民間之間最關鍵的橋樑,有意代表民進黨參選2026臺南市長的立委林俊憲指出,若要讓臺南成爲更安全、有韌性的城市,基層治理必須升級,因此提出「裡政三願景」,包括「提高裡建設經費」、「每月發放鄰長工作協助費」及「建立裡政數位平臺」。
林俊憲表示,目前臺南市649裡的裡建設經費每裡僅13萬元,相較新北、桃園每裡60萬元仍有落差。此外,各里人口差距極大,例如龍崎區中坑裡僅130人,安平區國平裡則近1.2萬人,服務需求不同卻採同額補助,並不合理。他主張將建設經費提高至每裡15萬元,並依人口、面積、防災、防汛、防疫等條件彈性調整,建立分級補助制度,讓資源更貼近需求。
第二項願景聚焦於鄰長勞務回報。林俊憲指出,全市共有9,661位鄰長,長期協助防災、防疫、宣導與社區服務,目前僅提供年度慰勞金,與實際付出不成比例。他建議改爲「每月2000元工作協助費」,讓鄰長感受到制度性的支持,也促使防災與社區動員更加有效。
第三項則爲建立「裡政數位平臺」,作爲市府與基層之間的即時通訊網絡。林俊憲提到,未來若平臺建置完成,里長可即時回報道路損害、災情、民意建議,市府亦能快速調度資源;在防汛、地震或疫情期間,更可將疏散、防疫資訊直接推播給居民,形成完整的「市府—裡鄰—居民」防災網絡,同時搭配定期舉辦的「裡政實體座談會」,線上線下雙軌整合。
林俊憲強調:「城市的韌性,不只來自防災設備,更來自每一位里鄰長的行動力。」他認爲,只要給予資源、尊重與制度,基層就是臺南最堅固的防線。他承諾,未來將推動基層制度現代化,打造一座更有效率、更有溫度、更能聽見民意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