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盼組「智慧新農業顧問團」 提升盟友糧食安全
林佳龍表示,臺灣的「農業外交」歷史悠久,早在1960年代,前外交部政務次長楊西昆爲突破臺灣的外交困境,在非洲建立農技團,開啓臺灣農業援助的先河。如今,面對全球「數位、淨零雙軸轉型」的趨勢,臺灣農業已導入AI應用,擺脫傳統產業定位,升級爲「智慧新農業」。
林佳龍回顧,他擔任臺中市長期間,因舉辦「2018臺中世界花博」與時任農業試驗所所長的陳駿季結緣,雙方合作無間,使花博在國際間大受好評,也展現臺灣農業實力。本次雙部長攜手合作,將再次向世界展示臺灣的「智慧新農業」,協助臺灣農企業立足臺灣、佈局全球、行銷世界。
在具體合作項目方面,林佳龍表示,臺灣將持續深化與友邦帛琉的智慧養殖合作,協助覆育當地海洋生物,以促進帛琉永續觀光的發展。此外,將深化與加勒比海友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在「橘山農場」的合作,進一步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種苗,並期待輸出海外。
在鄰國菲律賓方面,臺灣將在「北呂宋—南臺灣經濟走廊」架構下,對接菲律賓農業政策,擴大在丹轆省(Tarlac)及呂宋島的水稻、大蒜、香蕉等農業合作計劃,並建立智慧農畜牧與養殖示範場域,強化雙邊人才培育與交流,以提升菲律賓的糧食安全。
林佳龍強調,爲實際落實政策,外交部與農業部將籌組「智慧新農業顧問團」及各工作小組,整合產官學研等公私部門資源,發揮「總合外交」精神,將臺灣寶貴的農業知識與經驗分享給盟友國家,強化彼此的經濟韌性,實現互利共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