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經典/用數學擁抱自然 印度建築師打造會呼吸的生態房屋
▲Earth's Embrace。(圖/翻攝Raving Dots Studio)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金色茅草覆頂、圓潤曲線順着山坡延展,一棵樹穿越屋頂生長,陽光在弧形牆面間灑下柔和光影。這不是童話,而是真實存在於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瓦亞納德的「地球之擁」(Earth’s Embrace)度假村,一座由數學與自然共同構築的建築範本,彷彿從地面生長出來的房子一樣。
這座生態休憩之所出自 Raving Dots Studio 建築團隊之手,佔地約4英畝的山坡種植園。整體設計以「順應自然,而非征服自然」爲核心理念,建築師透過嚴謹的參數化建模,用數學曲線勾勒出流暢的貝殼形屋頂,減少材料用量同時讓建築自然融入環境。從結構到氣流、採光,每一個角度都經過精密運算,目的是讓建築成爲自然的一部分。
以曲線爲語言 用方程式寫出「有機建築」地球之擁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層波浪般的茅草屋頂。建築師利用數學方程式模擬自然形態,最終創造出這個兼具美學與功能的曲面結構。屋頂不僅提供自然隔熱,也讓雨水順勢流入地表回收系統,減少人工排水設施的依賴。
整座建築的結構採輕量化鋼筋混凝土外殼,外層包覆由當地土壤與石灰混合的天然泥漿,形成透氣隔熱層。這樣的設計讓屋內一年四季都保持恆溫,不需要空調就能維持舒適;屋頂覆蓋的茅草則來自周邊社區,以自然材質柔化建築輪廓,使其與熱帶森林的綠意融爲一體。
不挖山、不砍樹 用最少的干預,創造最大共生在地球之擁,連地形的起伏都被保留下來。建築師採取「極簡挖填」方式施工,儘量不破壞原有植被,甚至讓一棵大樹貫穿屋頂生長,象徵建築與自然共存的承諾。建築的朝向也經過精密計算,以捕捉當地最宜人的風向與日落角度。
更特別的是它的「地氣隧道」系統——一種被動降溫設計。室外空氣會先經過埋於地下的管道自然降溫後,再導入室內,形成舒適的氣流循環。這個設計不需電力驅動,卻能有效降低室溫與能源消耗,展現建築與工程結合的智慧。
會呼吸的建築屋內沒有筆直的牆或生硬的線條,取而代之的是柔軟的曲面與圓形窗戶。光線透過不同角度灑進來,室內外界線模糊,彷彿置身於自然懷抱中。對建築師而言,這不是單純的「綠建築」,而是一個能與時間共生的生命體,會呼吸、會老化,也會與森林一起成長。
地球之擁的誕生,不僅是一個度假村的完工,更是一種建築態度的宣言,美感與永續並非衝突,而是可以透過設計與數學精算達成平衡。它證明了建築不必以破壞爲代價,也能成爲療愈的休閒之所。
未來建築的啓示在全球氣候變遷壓力日益升高的當下,地球之擁的出現就像一種迴應。它不只是棟建築,更是一種方向,以科學的精準與自然的智慧共構,打造真正「永續」的生活空間。它提醒我們,最好的設計,從來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學會與自然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