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鑑·非盟】記者手記:在非盟總部感受非洲覺醒

記者手記:在非盟總部感受非洲覺醒

劉方強

對常駐埃塞俄比亞的記者而言,採訪非洲聯盟峰會是一年之中的重要工作。第38屆非盟峰會正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本次峰會的重要議程之一是選舉產生新一屆非盟委員會高層。同樣令人關注的是,峰會提出了“通過賠償爲非洲人和非洲人後裔伸張正義”的主題。

連日來,記者在非盟總部採訪期間,真切感受到了非洲國家在實現戰略自主、糾正歷史不公、加快推進聯合自強的一體化進程等方面展示的堅定決心。

【糾正不公的強烈呼聲】

本屆非盟峰會提出“通過賠償爲非洲人和非洲人後裔伸張正義”主題,有深刻的時代背景。非洲國家近年來積極謀求戰略自主,努力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與此同時,非洲國家不滿西方干涉操控本國內政及經濟,要求西方就剝削、奴役、殘暴對待非洲人民的歷史罪行道歉和賠償的呼聲日漸高漲。

回望1963年5月,非洲國家首腦會議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會議通過並簽署了《非洲統一組織憲章》,標誌着非洲統一組織(非盟前身)成立。非統成立後,通過一系列重要決議,將鬥爭矛頭指向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在支持殖民地獨立和解放、捍衛非洲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加強非洲國家統一與團結、維護世界和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如今,非洲國家在追求正義和公平的過程中,針對西方國家的“索賠”呼聲越發強烈,包括要求殖民者公開承認歷史上給非洲人民帶來的不公、賠償曾受影響的國家,歸還土地和文物,改變不平等的政策等。

然而,糾正歷史不公談何容易。非盟將這一議題列爲峰會重要議程,正是希望以此強化人們的意識,將非洲人民團結在一起,建立統一戰線。

南非與會代表阿琵維·霍特勒告訴記者,她最關心的峰會議題就是“賠償”,關於這個話題,人們已經討論一段時間了。“我很想知道各國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以及結果會是什麼?我希望看到我們作爲一個整體,共同努力推動這一進程。”

亞的斯亞貝巴大學教授、曾任非盟經濟顧問的科斯坦蒂諾斯·貝爾胡特斯法說,非盟要求西方殖民者賠償的做法“勇敢、值得讚揚”,顯示出非洲各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團結。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克拉韋爾·加泰特在峰會上表示,西方賠償的方式應是多樣的,比如爲被奴役的非洲人後裔建立獎學金項目,使他們能爲非洲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歸還非洲文物和文化遺產,則對非洲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份和歷史意義重大。

加泰特指出,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和殖民統治剝奪了非洲人民的資源和尊嚴,導致全球金融體系、貿易結構和治理機制中持續存在不平等,非洲因此面臨根深蒂固的結構性障礙,非洲各國發展陷入嚴重依賴外部援助的惡性循環。因此,爲糾正歷史不公,除了經濟賠償,更重要的是採取改革全球金融架構、促進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等措施。

【文化自信的勇敢表達】

2022年,非盟峰會通過決議將斯瓦西里語正式納入非盟官方語言。非洲東部和中部的肯尼亞、盧旺達、南蘇丹、烏干達、坦桑尼亞、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家,共有約2億人口使用斯瓦西里語。此前,非盟官方語言包括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葡萄牙語。

本次峰會期間,記者遇到了來自坦桑尼亞的譯員伊曼紐爾·佩特羅·查查,他負責英語和斯瓦西里語翻譯工作。他表示,斯瓦西里語能成爲非盟官方語言,讓他由衷自豪。“我希望通過峰會的翻譯工作,讓更多人知道斯瓦西里語。非洲其實有很多語言,這是我們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年峰會期間,埃塞時任外長、現任總統塔耶·阿茨克-塞拉西·阿姆德提議將埃塞官方語言阿姆哈拉語納入非盟官方語言。儘管這一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記者對塔耶的發言印象深刻。他表示,非統憲章最初即用阿姆哈拉語等四種語言簽署,將阿姆哈拉語納入非盟官方語言,是對非洲語言多樣性的尊重。

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都是殖民者帶到非洲大陸的外來語。而在這片廣袤的大陸,人們長期使用的是阿姆哈拉語、斯瓦希里語、豪薩語、奧羅莫語、約魯巴語、伊博語等豐富多彩的本地語言。非洲國家近年來呼籲將本地語言納入非盟官方語言,正體現了它們對本土文化不斷增強的自信。

【自主自強的堅定追求】

努力推動非洲大陸一體化進程則展現了非洲國家在經濟上追求自強的決心。

本屆峰會的另一個重要議程就是審議討論《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該協定對促進非洲工業化、創造就業和投資意義重大。非洲擁有約15億人口,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總計超過3萬億美元。世界銀行估計,到2035年,非洲大陸自貿區將使300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創造約4500億美元實際增長,使非洲出口總量增加近29%。

峰會期間,非盟與非洲開發銀行還共同舉辦了主題爲“加快免籤進程、促進非洲一體化”的高級別戰略對話,旨在減少人員流動障礙,推動非洲大陸早日實現人員自由流動。

通過推動一體化進程,開發非洲巨大市場和豐富資源的潛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業發展,非洲將更加合理地配置產業資源,發展本地區價值鏈,確保非洲的原材料在本地加工,提升工業化水平,創造就業機會,增強全球競爭力和吸引力,同時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增強經濟韌性和自主性。

33歲的埃塞俄比亞人哈布塔穆·沃爾庫告訴記者,亞吉鐵路、亞的斯亞貝巴輕軌等發生在身邊的變化讓他認識到基礎設施建設對現代化的重要作用,也讓他對埃塞俄比亞的現代化進程充滿信心。

“現代化是許多非洲人內心的渴望。”沃爾庫告訴記者,現代化意味着擁有先進基礎設施的繁榮都市、高質量的教育和醫療體系、充滿活力的工業部門。沃爾庫憧憬,在現代化的非洲,傳統與創新和諧共存,所有人都有機會實現自身價值。

“非洲人民願爲建成這樣一個現代化的非洲不斷努力。”他說。(完)(新華社專特稿)

注:本文作者系新華社駐亞的斯亞貝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