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中國經濟下半年 專家“圈出”關鍵詞:促消費、引資本、反內卷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爲下半年的經濟工作定下基調。如何解讀此次會議釋放的信號?
8月9日,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做客央視財經《對話》欄目,圍繞房地產、消費、資本市場、“反內卷”等議題發聲。
劉元春表示,我國當前存在充裕的政策空間,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們針對過去幾年出現的問題,採取了有保有壓。下半年“適時加力”的策略不僅意味着我們具備政策空間,也說明我們已準備好相應的政策儲備。
談宏觀政策:在更加積極的經濟政策定位基礎上適時加力
劉元春認爲,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關鍵在於,提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持續發力就是按照既定方針進行推進,”劉元春表示,這證明自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所實施的一攬子增量政策“號準了脈、給準了藥”。
爲什麼還要“適時加力”?
劉元春解釋道,首先,下半年中美關稅談判具有不確定性;其次,房地產調整要從保交房、保流動性轉向新發展模式、城市更新以及農民工市民化等主題;第三,是如何有序推進“反內卷”;最後,目前的低價現象還沒有完全剎住車,再加上老百姓關注的消費問題、投資問題,需在更加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定位基礎上適時加力。
其中,在房地產問題上,朱光耀強調,房地產與整體信心的恢復直接相關,“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要解決這種積累的問題,特別是我們把房地產、地方債和中小銀行的潛在風險問題列爲了我們經濟週期中的主要風險”。
劉元春表示,要想精準施政,房地產一定是左右宏觀經濟的一個核心變量。此次房地產深度調整,對於城市白領階層的資產負債表和財富產生了衝擊,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和消費市場都很低迷。“中國消費的整體性恢復,一定要建立在(居民)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基礎上。穩股市、穩房產、穩信心,一定是穩消費的重要前提。”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提出,“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其中的關鍵點是什麼?
對此,劉元春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全球來看,服務類消費佔比超過50%,其中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一般在60%左右,而我國目前只有45%左右,足足有10個點左右的(增長)空間。但是,服務消費的提升需要整體營商環境進行大踏步的改革,政府基本治理理念要有一些轉變。
談資本市場:吸引更多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
在資本市場建設方面,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這釋放出哪些信號?
劉元春表示,新“國九條”針對引入長期資本已經採取了很好的舉措,另外一個重要方向是如何吸引國際資本,特別是在中美之間,國際資本如何選擇。今年以來,美國多次出現“股債匯三殺”,使全球投資者對美債作爲“安全港灣”的地位提出全面質疑。
“最近大家就會看到,大量資本開始囤積在香港,那麼我們怎麼很好地將這些資本吸引到我們的資本市場呢?如果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要想真正讓資本市場持續向好發展還是挺難的。它的吸引力很重要。”劉元春說。
“包容性”則要求,資本市場特別是科創板,如何對一些尚未盈利的科技型公司進行戰略助力,這需要有一系列的創新。
劉元春表示,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將中國建設成爲全球資本的中心,也要吸引其他國家不同類型的企業到我國進行上市。“理論界一直在討論國際板的問題,投資者都在尋找能夠與美國並行,在一定程度上爲全球資本提供另一個港灣的金融中心和投資中心,中國毫無疑問是一處沃土。”
談“反內卷”:本質是要重塑有序、可持續的競爭
近年來,中國經濟敘事從“中國製造”加速轉向“中國創新”。
朱光耀表示,中國在前三次產業革命中錯失時機,但在第四次產業革命,即人工智能代表的科技與產業革命中抓住了時機,進入全球第一梯隊;在光伏、風電等領域,我國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然而,“內卷”亦成爲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困境。
“所有的產業技術創新很好,進步也很好,但是企業掙不到錢,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大量企業倒閉,出現大量失業。”劉元春表示,“因此從不規範的‘內卷(式)’競爭,迴歸到常態化、有序、可持續的競爭,是國家進行市場微觀監管和秩序重構的關鍵”。
同時,劉元春強調,這一次“反內卷”中,很重要的是要區分傳統行業的“反內卷”和戰略新興行業的“反內卷”,二者完全不一樣。在對問題進行修正的同時,一定要把走出來的創新之路保持住。
劉元春表示,“中國創新”所帶來的中國敘事邏輯的變化,使投資者情緒得到了很好改善。我們技術進步很好、產業升級很快,但微觀財務績效還在惡化,沒有微觀財務績效的支撐是走不遠的。“反內卷”使企業盈利能力得到提升,特別是讓大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對股市形成財務支撐。
朱光耀指出,“反內卷”中,政府的職責在於制定規範規則的治理框架。在具體的企業淘汰機制方面,除被明確限制發展的領域外,其他均應通過市場自身的發展過程實現淘汰、解決與優化。政府的角色是提供製度性治理框架,而非直接規定企業的具體行爲。
劉元春補充道,“反內卷”絕對不是反競爭,“反內卷”的本質是要重塑有序、可持續的競爭;此外,面對一些極端現象,市場無法進行自我出清時,“政府要根據法律、依規進行全面推進,並且有些事情要快”。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