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博解讀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兩新”驅動內需發力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出品|本站財經智庫

編輯|楊倩 主編|楊澤宇

本站財經智庫《C位觀察》節目一一看C位大佬解讀C位大事。獨家對話智庫頭部經濟學家、企業家、各個領域KOL,解讀時下熱議的財經和社會問題。

NO.058 對話浙商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廖博

廖博解讀4月政治局會議增量信號:爲未來預留了政策空間(來源:C位觀察)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浙商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廖博表示,中央政治局會議延續了前期積極政策基調,指向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政策尤其是財政領域仍要留有餘量。會議提出“外部衝擊影響加大,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整體指向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整體政策尤其是財政領域仍要留有餘量。

短期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壓力較大,未來可能仍有金融領域的潛在摩擦風險;從特朗普四年任期看,中選後政策掣肘進一步下降,對華施壓力度可能進一步增加。

在此背景下,對於當前經濟存在的挑戰,仍要強化底線思維,保持政策定力,爲未來的“極限”場景留有政策餘量,除適時降準降息外,將重點發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對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領域的支持。

大類資產方面,權益市場以低波紅利爲代表的防禦板塊或相對佔優。債券市場方面,預計貨幣政策端最大的邊際變化大概率來自央行防止資金空轉的指引告一段落,預計利率可能趨於下行。他認爲,一季度經濟回穩勢頭較好,GDP實際同比增速爲5.4%,顯著超出市場預期(Wind一致預期爲5.2%),核心在於工業穩增長政策的發力,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超預期走高至7.7%,需求側也延續了修復態勢,投資和消費均好於市場預期,更多反映前期政策加速見效,逆週期政策對經濟的託底作用較爲突出,開門紅如期兌現,預計全年可能呈現前高中低後穩的U型走勢。

爲應對外需變化,內需有望在 “兩新” 基礎上進一步地發力。財政政策有望加快已出臺工具使用,下半年擇機而動,視外部壓力儲備新增特別國債等增量政策。廖博預計,今年財政端可能會增發特別國債,支出方向多元化,涵蓋 “兩新”、國有大行資本金補充。在今年已經部署的多項財政工具中,包括用於 “兩新”和“兩重”領域超長期特別國債將發行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首期已於4月24日發行,後續將在4月至10月期間陸續發行,發行時間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

專項債方面,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目前已經發行超1.1萬億元,佔全年擬發行比例達到26%,後續隨着經濟大省專項債自審自發試點推進,今年上半年專項債的發行節奏有望較去年持續擡升。

此外,2萬億額度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置換債)發行進度亦相對前置,目前已發行接近1.59萬億元。我們判斷,針對項目建設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和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有望加快,積極的財政政策預計持續增效。

面對美國關稅挑戰,中國決策層保持戰略定力,年內將逐步落地一攬子託底經濟政策,包括增量政策,因此有信心實現全年5% 左右的 GDP 增長目標。廖博指出,,產業政策值得關注雖然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嚴峻複雜,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盈利壓力較大等問題依然存在,但我國工業經濟大盤穩、韌性強、動力足,有信心更有底氣去解決問題、應對挑戰。特別是裝備製造業“壓艙石”作用凸顯。

一季度,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增速較1-2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達33.7%,較1-2月份提高1.7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結構繼續優化。

在8個裝備大類行業中,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兩位數增長,4個行業增速較1-2月份加快,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電氣機械、汽車和電子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0%、12.4%、11.8%和11.5%,合計拉動規上工業增長2.6個百分點,有力支撐工業生產加快。被問及家庭負債表修復狀況及如何進一步提振消費時,廖博指出,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與消費長期相關。

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權益市場活躍度高,對資產端收益有支撐。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9元,同比名義增長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可以看到,2025年以來,消費市場增勢較好、規模持續擴大,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費信心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領域消費恢復較慢,商貿企業經營狀況仍待改善。整體來看,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政策成效明顯。

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傢俱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6.9%、19.3%和18.1%,增速分別比1-2月份加快0.7個、8.4個和6.4個百分點;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增長21.7%,持續保持快速增長。3月份,汽車類零售額由1-2月份下降轉爲增長5.5%。此外,在各項促消費政策作用下,服務零售保持平穩增長,出行和信息服務消費需求不斷釋放。一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0%,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商品零售額增速0.4個百分點。

4月政治局會議重點強調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我們逐一拆分:

第一,科技創新對應科技創新再貸款。這是延續近年政策導向的重點工具,與央行此前多次強調的優化科技創新再貸款政策一脈相承。2025年3月,潘行長布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從原5000億元擴大至8000億-1萬億元,此舉也旨在滿足科技型企業和設備更新領域激增的融資需求。

第二,擴大消費映射會議提及的“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對於服務消費領域,當前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消費政策主要集中於商品消費領域,服務消費領域的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我們預計服務消費再貸款支持領域有望向交通出行、餐飲住宿、文旅、醫療等領域擴圍,促進消費的同時也有助於穩定居民的就業和收入預期。對於養老再貸款,預計將與原有普惠養老再貸款形成互補。自2022年起,央行聯合發改委推出了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試點,初期額度是400億元,利率是1.75%,至2024年已擴大至全國,截至2024年9月貸款餘額達21億元。

關於降準降息,我們預計降準的核心驅動因素是配合財政政策發力,但央行也會綜合考慮買斷式逆回購和MLF到期量與投放量而決定;降息方面,我們仍然提示需關注DR007與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走勢,若市場利率持續低於政策利率則降息窗口打開。但若中美博弈升級,央行或將首要目標從國際收支與金融穩定切換至穩增長和促進物價合理回升,屆時有望通過降準降息對衝外部衝擊,維持流動性寬鬆以支持內需。全年看,預計2025年貨幣政策維持寬鬆基調,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預計全年降準幅度約100BP,降息約30BP。

最後,廖博補充了關於黃金的觀點,他提到,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變化、避險情緒難退的背景下,黃金是偏中長期投資佈局方向。央行購金行爲是跟蹤黃金價格的重要線索,當前中國和全球黃金實物 ETF 均呈現資金淨流入狀態。

考慮2024年已經經歷了一輪氣勢磅礴的上漲,且與傳統的黃金價格錨逐步脫鉤(包括美元、10年美債實際收益率等)。我們認爲,金價有望再創新高,建議重點關注各國央行的購金行爲對黃金價格的正向拉動,預計來自各國央行的資金有望保持淨流入,其核心推動力取決於信用貨幣與黃金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爲替代關係。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調查,受訪央行表示繼續購金的主要動機包括:重新平衡黃金的儲備量、調整本國產黃金的購入量以期達到更優的黃金戰略儲備水平、擔憂金融市場的動盪包括危機風險增加和通脹的上升等。

(風險提示:本文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