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重要措施並舉,4月政治局會議深度解讀
(本文作者範堯堯,蘇州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一、直面國際經貿挑戰,強化超常規逆週期調節策略
本次政治局會議着重強調了當前外部環境的嚴峻性,通過“外部衝擊加大”“國際經貿鬥爭”以及“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這三重表述,深刻揭示了國際經貿形勢的複雜性,凸顯出黨中央對潛在風險的高度警覺與審慎研判。
在此背景下,會議延續了去年12月的政策基調,再次提出要“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並着重強調需“加緊”落實更爲積極有效的宏觀政策。相較於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目標定位,本次政策重心拓展爲“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這一調整充分考慮到外部衝擊對經濟的傳導路徑,體現出政策制定的精準性與全面性。
二、結構性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同發力
貨幣政策層面,會議提出,“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擴消費、穩外貿等”。這意味着我國將會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着重強調政策工具的“用好用足”。具體來看,貨幣政策在保留“適時降準降息”操作空間的同時,將會進一步加大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創新力度,包括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是自2022年以來首次重啓政策性金融工具。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共存續10項,餘額合計5.9萬億元,精準滴灌重點領域成效顯著,與以往補充基建類重大項目資本金不同,此次重點轉向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多元領域。
財政政策方面,會議明確要求加快政府債券的發行與使用節奏,這與年初專項債發行提速相呼應。2025年1-3月,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24億元,其中一般債券0.28萬億元、專項債券0.9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逐步開展“自審自發”模式,大幅縮短了試點地區專項債審覈、發行週期。另外,2025年1.3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將於4月24日提早發行,較去年同期提前一個月,全國與地方層面均強調了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
三、以內需爲經濟增長核心驅動力,拓展消費新路徑
面對外需不確定性,會議秉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原則,強調通過“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擴內需作爲自去年12月以來的政策主線,在本次會議中進一步深化。
數據表明,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70%,提振內需的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加大對服務消費的支持力度,從供需兩端發力,提出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加大服務業開放試點等舉措;二是擴大“兩新”(新型消費、新興產業)政策覆蓋範圍,對資金需求量大、社會關注度高的部分領域,進一步擴大實施範圍、提高補助標準。比如,將家電以舊換新補貼的產品由8類擴大到12類。2025年1月,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810億元,推動消費國補3.0版本落地;三是再次提及“增加中低收入羣體收入”,包括鼓勵企業積極穩定就業、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擴大以工代賑等支持、加強就業公共服務等具體舉措,釋放出向民生傾斜的積極信號。我國中低收入羣體佔總人口約60%,提升這一羣體收入水平,將直接拉動消費增長,促進經濟內循環。
四、聚焦穩就業與穩企業,穩定市場預期
相較於其他經濟議題,本次會議在助企紓困方面提供了更多新的政策信息,核心聚焦於穩就業和穩企業兩大關鍵領域。
在穩就業方面,會議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羣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聚焦中低收入羣體和服務消費,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在關稅戰背景下,會議強調,“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結合人社部等三部委此前延續補貼政策的發文,未來政策有望針對外貿企業實施定向加碼。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領域,2023年第三產業就業人數佔比達33.8%,會議中加強服務消費、擴大服務業開放等舉措,將間接爲服務業從業者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助力穩定就業大盤。
在穩企業方面,着重強調加強企業融資支持,並提出“要多措並舉幫扶困難企業”。政策不僅關注外貿企業,對於服務業中小企業以及依賴內需市場的企業,也將通過金融支持、稅費減免等手段助力其應對市場波動。截至2024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81.4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後續政策將進一步優化融資環境。
此外,會議對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予以關注,房地產方面,會議強調“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預計政策仍將持續呵護市場,還提出要“有力有序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供給側聚焦打通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堵點”等措施,體現了以優質供給創造新需求的導向。
資本市場方面,會議明確指出“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首次將“持續穩定”與“活躍”並列提出,展現出政府穩定市場的堅定態度,爲企業和投資者營造穩定的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五、政策進入加速實施階段,靜待擴內需政策落地
總體而言,4月政治局會議彰顯了直面風險的魄力與穩定經濟增長的決心。當前政策重心已明確指向擴大內需,而消費則是擴內需的核心抓手。儘管現階段已明確推出的擴內需政策有限,但結合近期國務院專題學習和常務會議表態來看,一系列擴內需政策已進入儲備與實施並行的關鍵階段。
從歷史數據經驗來看,2022年實施的類似擴內需政策,使消費增速在政策實施後的半年內提升了2.3個百分點。預計包括生育補貼在內的更多政策將逐步從預案走向現實,其中中央支持力度大、對地方資源調動要求較低的政策,有望在經濟提振中發揮更大的乘數效應,助力經濟抵禦外部風險,保持發展韌性。
第一財經 一財號獨家首發,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