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位元的應用原理與發展
圖一 : 量子位元運作的虛擬圖示
【作者: 黃弘毅】
在還沒有量子位元的概念之前,很早就有量子電腦發展的其它模式或雛形。1981年Richard Feynman提出經典電腦難以模擬量子系統的行爲,因爲量子態是指數級增長的。他認爲要模擬自然界的量子現象,需要用量子規則來建造電腦,雖然他沒有提出 qubit,但這個想法是量子電腦理論的根基。
傳統電腦是以一個電晶體來執行一個邏輯運算,就是所謂的位元(bit) ,目前在奈米尺度以上都很穩定可控制,但只能做爲線性有限度的運算。以量子位元(qubit)來做爲控制方式的量子電腦則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專家學者認爲未來的量子科技可能成爲二十一世紀工業發展的核心,所謂量子科技就是如何操控單個原子,單個電子及單個光子的量子態行爲,而量子位元(qubit)是基於量子力學疊加與糾纏原理的邏輯資訊單元,可用於實現非傳統的平行計算與複雜系統模擬。
模擬架構與邏輯系統
圖二 : 不同於傳統的電腦位元,量子位元包括多種核心量子特性。
量子位元的運算能力主要仰賴量子疊加(superposition)與量子糾纏(entanglement)兩個關鍵原理。經典位元僅能表示0或1兩種明確的狀態,而量子位元卻能同時處於0和1的疊加狀態,直到被測量後才坍塌成某一個具體狀態。這種特性使得量子系統在計算過程中可以同時處理大量的可能性,從而實現指數級的計算效率提升。在邏輯架構方面,量子位元使用特殊設計的量子閘(quantum gate)進行運算,如Hadamard閘可以將量子位元置於均衡的疊加態,而受控非閘(CNOT gate)則用於兩個位元之間建立量子糾纏,構成複雜且完整的量子邏輯運算系統。
應用這些原理,可以實現某些特定問題的超快速運算,如:
‧ Shor演算法(質因數分解)
‧ Grover演算法(搜尋)
‧ 模擬量子系統(例如材料設計、藥物發現)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5.07(第404期)量子運算蓄勢待發CTIMES出版中心】
2025.07(第404期)量子運算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