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因素雙殺衝擊 CCIM:第3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降至4年新低
臺灣不動產投資協會15日發佈2025年第3季臺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調查結果,歷經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與美國關稅等衝擊影響,第3季臺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持續下滑至四年以來的低點。路透社
臺灣不動產投資協會(CCIM)15日發佈2025年第3季臺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調查結果,歷經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與美國關稅等衝擊影響,第3季臺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持續下滑至四年以來的低點,顯見投資人以保守謹慎的態度面對後續市場發展。
主持本調查的政大地政系林左裕教授指出,第3季調查指標繼上季持續下探有兩大主因,首先是央行於今年九月理監事會決議利率維持不變、且並未放寬去年所採取之選擇性信用管制「限貸令」等緊縮貨幣政策所致,連帶影響土地開發價格鬆動。
其次是美國實施的對等關稅戰已引發部分產業減產及無薪假增加,讓總體經濟信心指數下滑,惟以投資產品類別來看,辦公室及土地開發之信心指數仍在樂觀水準,顯示以「投報率爲本」的收益型不動產,及都市土地的稀有性仍是投資人考量評估投資與否的核心價值。
在土地開發指標的表現上,CCIM投資師暨範之虹都市計劃技師、耕基地政士事務所所長範之虹指出,本次調查國內三大都會之土地開發信心指數,北中南地區之指數雖呈現下降走勢,但因指數大於一百仍屬樂觀水準,顯現民間依然有信心投資開發土地。
第3季土地開發投資上,有臺達電(2308)69.5億購買泰豐輪胎觀音3.4萬坪土地及建物,以佈局氫能、儲能或資料中心等事業;另外日月光(3711)砸65億元買穩懋南科廠房來加速擴充AI先進封裝產能;而羣光(2385)電子也以10.6億元購潤泰全球桃園觀音廠土地及建物。
範之虹表示,雖然美國對臺施以較高關稅,但AI產業是以輝達(NVIDIA)與臺積電(2330)爲領頭羊,且臺灣又是全球唯一AI產業生態系統(Eco System)供應鏈主體,因此影響相對有限。
範之虹指出,以CCIM市場分析經濟基礎分析理論(EBA)中經濟比重轉移分析(Shift-Share Analysis)來觀察,AI產業生態系廠商對於北中南區工業地產之需求方興未艾,也是不動產業投資業者,應持續關注之標的。
在零售店面市場方面,CCIM投資師暨盡心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許源崇表示,隨着生活品質要求提升,具有停車便利性佳且消費環境優的大型零售、餐飲業種,較受到消費者青睞。
許源崇指出,從財政部財政統計資料分析,國內批發及零售銷售額有顯著提升,從2024年9.3兆元提升至今年上半年9.8兆元、成長5.6%,認爲今年零售銷售額有望年增一成。
國內批發零售業家數自2024年6月的732,945家成長至2025年6月的734,166家,微幅成長0.17%,顯示零售業單店規模經濟走向「大者恆大」趨勢。
受到電商蓬勃發展之影響,近年傳統街邊店的發展在零售市場中漸趨低迷。對於百貨產業而言,專櫃、電影、書店等目的性消費,亦因網路社羣及線上消費盛行,調整原本以目的性消費帶動的商業模式的經營模式。
展望第4季,臺灣CCIM認爲,單季商用不動產零售業市場可望因政府執行普發萬元而直接受惠;整體而言,從百貨業種中已觀察出餐飲、大型零售的面積比例或銷售額比例有逐步成長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