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20年:千萬芳華,共赴和美鄉村
(原標題:“兩山”理念20年:千萬芳華,共赴和美鄉村)
中新網湖州8月15日電(張煜歡)20年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稱“兩山”)理念在湖州市安吉縣餘村提出,爲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20年迴響,浙江的綠水青山間激盪着時代的答卷。這其中,浙江女性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上書寫下獨特的巾幗篇章。從雨林育種到數字茶田,從老屋新生到綠色治理……她們用智慧解碼生態價值,用堅韌織就共富經緯——千萬芳華綻放處,正是“青山不負人”的時代註腳。
圖爲女性創業者團隊改造的湖州南潯窯裡村。受訪者供圖
數字引擎:重構鄉村生產關係的巾幗密碼
在桐鄉“瓜牛雨林”基地裡,當直播鏡頭對準絲絨質地的花燭葉片,“95後”廖萬甜憑藉專業學識侃侃而談,解鎖着“一片葉子賣出2.6萬元”的綠色魔法。
這位曾懷揣1萬元啓動資金的大學生,在園區婦聯創業扶持下,將天南星科植物育種做成千萬產業。“白天下田培育珍品,夜晚直播分享知識”,她的村播新業態帶動20多位農村婦女就業,讓科技賦能的雨林植物遠銷海外。
“爲什麼選擇雨林植物?因爲它們是‘綠水青山’的縮影——不需要過度消耗資源,卻能以獨特的生態價值創造經濟價值。”廖萬甜說。
兩百公里外的安吉白茶原,一場更深層的變革正在發酵。當咖啡機遇見炒茶鍋,數據流喚醒了沉睡的茶山。
海歸“創二代”、安吉白茶原小鎮創始人兼CEO李彥漪在萬畝茶田構建起一重嶄新空間:DNA數字遊民公社吸引超萬名跨界青年紮根,其中65%爲女性;廢棄農房蛻變爲年售10萬杯的“一片葉子茶飲”;瑞士實驗室的尖端技術更讓白茶活性物身價倍增。
“這是一場新時代女性與綠水青山的雙向奔赴。我是鄉村的實踐者,更是受益者。未來我們將架構起社區女性創業合作平臺,爲鄉村建設、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和旅居生活找到新的模式,吸引幫助更多女性實現創業夢想。”李彥漪說。
“95後”廖萬甜在基地中觀察植物。受訪者供圖
鄉村新生:從情緒價值到代際傳承的溫度經濟
在麗水松陽海拔600米的平田村,雲上平田鄉村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麗琴用十年堅守將鄉愁轉化爲看得見的共富路徑。
她帶領鄉親們將危房改造成“茶纈巾幗工坊”,村裡奶奶巧手染制的茶香手帕年銷百萬。荒田復墾後誕生的“媽媽的味道”工坊,讓山野菜乾成爲聯結城鄉的情感紐帶。如今,牛欄咖啡館、古村研學營等新業態,使當地村民年收入從9800元躍升至2.86萬元。
“老屋開口說話時,空心村就有了心跳。”葉麗琴說,平田村的實踐啓示着,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崛起,更是文化的賡續與生態的永續。如今,她正在領辦“巾幗民宿助共富”項目,希望將平田的經驗化作星火,點亮更多沉睡的鄉村。
這種溫度經濟,在湖州南潯窯裡村昇華爲更可持續的“綠色成長密碼”。
在當地,湖州市水漾窯裡鄉村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彬彬帶領團隊用女性特有的細膩,讓十餘棟閒置農房“修舊如舊”,變身陶藝館、雲朵咖啡館,碳排放直降40%。萌趣IP“窯裡裡”和30多項非遺研學課程,讓孩子們在陶泥芬芳中“種草”文化自信。“向日葵計劃”培育的50位“窯裡姐姐”,既是手藝傳承人,更是兒童友好“首席體驗官”。
“在窯裡村,我們努力讓每一片綠水青山,都成爲孩子們成長的‘天然盲盒’,蘊藏無限驚喜與可能;讓每一次親子互動,都化爲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情感超鏈接。”黃彬彬說。
親子陶坊的歡笑聲漫過百年古窯,而代際傳承的綠紐帶,正是鄉村永續發展的核心密碼。
黃彬彬帶領團隊在豬圈改造的窯文化館上陶藝課。受訪者供圖
治理變革:木蘭鐵腕守護共富藍網
綠色共富的征程上,法治是無可撼動的基石。台州市生態環境局溫嶺分局城區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隊隊長餘瑩瑩與她的“木蘭戰隊”,用剛柔並濟的執法織就守護網。
追查107噸危廢非法轉移案時,她們跨省蹲守36小時鎖定證據;面對污染企業,創新推出分級幫扶機制——爲規模企業提供全流程閉環服務,給小微企業開設“週末學法講堂”。
更動人的是那份鐵腕下的溫情:她幫助減速機廠長老林獲取浙江全省首筆排污權抵押貸款,讓傳統工廠在綠色轉型中重獲新生。
“執法的剛性築牢底線,女性的韌性則延伸共富半徑。”餘瑩瑩說道,“我的師父是一位堅守一線十餘年的女性執法隊員,在引我入門時她就告訴我,幹環保的女生既要有火的眼睛、鐵的手腕,更要有水的包容和穿透。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女性在生態環境執法領域的無限可能。前輩的託舉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我們正以綠色精神爲指引,在共富路上奮勇前行。”
當生態執法從“開罰單”轉向“謀出路”,當污染企業蛻變爲綠色標杆,“木蘭力量”成爲打通“兩山”轉化梗阻的一把密鑰。
二十載光陰流轉,從數字賦能到文化傳承,從綠色治理到法治護航,千萬女性以芳華爲筆,在綠水青山間寫就時代答卷:當溫柔力量遇見生態沃土,沉睡的資源便煥發新生,寂寥的鄉村便重獲心跳,共富的道路便有了最堅韌的鋪路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