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不靠翻譯!外媒「秀中文」比例偏高 克服封閉讀懂中國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大陸兩會重頭戲今(7)日登場,王毅外長記者會將於上午10點舉行。早上六點多,中外媒體已經在會場外排隊,今年採訪盛況比去年更踊躍,人潮大爆滿。近年大陸在國際外交上扮演極爲重要角色,與美國並列世界大國之一,越來越多外媒記者「自學」中文,爲了更瞭解大陸內外政策。尤其在外長記者會上,中外媒體交流也成爲外媒秀中文大型現場,越來越多外媒用流利中文接受訪問,成爲會場另類焦點。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7日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回答中外記者問題。早上才6點多,梅地亞新聞中心出現大排長龍景象,甚至相較去年人潮更加踊躍,10點記者會還沒開始,中外媒體排隊人潮已經佔滿二樓,大會提前2小時放記者入場搶位子、架機器。

《央視》主持康輝現場直播也說,他連續兩年參加外長記者會,發現參加採訪媒體年年暴增,外界最關心「雙邊關係」也就是中美關係,大陸與歐盟關係,還有如何推動上合組織、大金磚合作、高質量「一帶一路」機制。地區熱點包括「俄烏衝突」、「中東局勢」、「以巴局勢」,中國態度會是如何,帶來什麼解決方案,還有中國經濟增長,人工智能新能源發展都是關注焦點。

▲中東駐華記者流利中文應對 。(圖/記者任以芳攝)

每年大陸兩會所有中外記者各自忙碌,只有外長記者會是唯一能長時間能彼此交流場所。《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觀察,這幾年外媒普遍開始「說中文」,不少中東、歐美記者中文水平逐年提升,過去靠大陸當地翻譯,現在選擇自己「自學」,成爲一種新現象。

來自伊拉克駐華記者方浩明在大陸生活13年,中文學習很好,目前在大陸駐點,接受媒體採訪時,幾乎侃侃而談沒有任何生疏感。

《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也問「您的後輩或新進記者想駐華,學中文是必備條件嗎?」方浩明幽默大叫,「後輩?我才24歲,我看起來這麼老嗎?」全場訪問記者都被逗笑。

▲來自伊拉克駐華記者方浩明在大陸生活13年,中文學習很好。(圖/記者任以芳攝)

方浩明也說,學中文不是新鮮事,很多外國記者開始學中文,包括很多國家像是阿拉伯國家、沙特的都有中文學校,但是也不是所以「駐華記者」都要學,完全是自發性。

他也強調,「學中文是可以讓你瞭解中國文化最好的窗口,去了解中國故事,中國現在已經國際化,也是很多人使用的語言。」語畢,他幽默地說,「不是有句話說,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

來自埃及記者路夏,剛學中文兩年,已經可以很流利溝通。他也告訴《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自己不是駐華記者,但是也願意學習中文,畢竟現在大陸在國際佔有相當重要地位。

▼ 埃及記者路夏學習中文兩年,只爲了「讀懂中國」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觀察現場,不光是中東國家外媒記者說中文,王毅舉行外長記者會時,俄羅斯、日本記者提也用中文提問。一位來自歐美不願具名駐華記者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訪問也說,西方媒體認爲「孔子學院」是一種統戰工具,但學中文這件事對於來駐華記者來說,確實是必須仔細考慮的附加條件。

他也說,自己來大陸十多年,網路世界依然相當封閉,外網資訊必須翻牆(VPN),對內政治解讀也很「封閉」,想讀懂政策文件,解析領導人一字一句是否隱藏深意,需要功力。

他進一步說, 「舉例李強前天的工作報告,過去可以靠翻譯,隨着大陸在國際上崛起,很多事件表達若全靠他人『翻譯』,恐怕無法瞭解更透徹。」即使大陸政治在西方媒體眼裡依然相當極權不透明,但不可否在國際影響力提升,若要「讀懂中國」,學中文件事變得重要。

他也強調,「但當旁邊的外媒同業都會說上幾句中文,自己也會有所警覺,你可說是趨勢,也可以說幫助採訪能更順利,但學不學中文,一切取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