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公司相繼增資、“換氫”方案顯露頭角 氫能賽道扶搖直上
財聯社11月13日訊(記者 張屹鵬)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火熱的當下,氫燃料汽車賽道熱度持續走高。至11月13日收盤,氫能板塊漲0.54%;個股方面,科恆股份20cm漲停;科華股份、東華科技、上汽集團等亦封板。
消息面上,11月11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的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資項目(下稱“捷氫科技”)信息顯示,捷氫科技擬募資不超過12.8億人民幣,對應持股比例爲不超過23.36%,擬新增投資人數量不超過10名,募集資金用途爲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等方向。
天眼查顯示,捷氫科技的最大股東爲上汽(常州)創新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後者持股比例爲61.3721%。此前捷氫科技的IPO進程並不順利,今年3月,上汽集團發佈《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終止所屬子公司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的公告》提到,集團審議通過《關於終止所屬子公司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的議案》,同意終止捷氫科技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並撤回相關上市申請文件。
捷氫科技增資信息披露五天前的11月6日,航天氫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增資項目(下稱“航天氫能”)亦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披露,但具體增資金額不詳。
航天氫能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佈局已久,旗下“車用動力燃料電池”產品於今年10月入選《2024年度(第一批)〈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該產品應用在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項目中,已實現50萬公里零故障運行。
有數據統計,截止今年三季度,氫能產業鏈企業融資規模已超百億元人民幣,相關投融資事件達20餘起。
氫能企業在資本市場持續活躍、集中奔向IPO的同時,困擾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多年的補能問題也有了新的技術方案。
剛剛閉幕的第七屆上海進博會上,在華燃料電池工廠已完成投產的豐田,針對商用車幹線物流場景亮相了“換氫”技術方案,其可在增加車輛續航里程的同時加快補能效率,並通過儲氫模塊的租賃使用實現儲氫瓶使用壽命的最大化,降低商用車的初期購車成本。“在目前加氫基礎設施尚未普及的當下,這一技術方案可大幅縮短車輛補能時間。”有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業界普遍認爲,企業不遺餘力佈局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固然可喜,但國家、地方政府層面的支持亦十分關鍵。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四川省進一步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及推廣應用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對於日加氫能力500公斤及以上的固定式加氫站和制氫加氫一體站,將按照單站建設固定投資額(不含土地費用)的30%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此外,還支持有條件的市(州)出臺降低用氫成本的措施,省級財政將按市(州)支出一定比例給予單個市(州)每年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的獎勵。對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的研發項目,按照承擔單位對項目實際投入的30%給予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同時,鼓勵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氫能領域重大科技成果申報“聚源興川”行動計劃項目,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支持。
“相關政策的跟進會很大程度上決定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和商業化落地進程,尤其是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這對於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十分關鍵。”有長期關注氫能產業的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