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氫”場景持續落地~榆林勇闖氫能新賽道

面對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逐漸枯竭與環境污染加劇的雙重壓力,氫能成爲破解能源危機,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的新密碼之一。然而,如何突破技術、成本與市場的障礙,一直困擾着氫能產業發展。對此,陝西氫能踏上了突圍之路。

三秦大地“氫”風正勁。前不久,國內首個“千億級氫能項目”多元耦合氫能“制儲輸加用”一體化示範項目落地陝西。項目涉及從制氫、儲氫、加氫到氫能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並涵蓋了灰氫、藍氫、綠氫在內的多元氫利用,是陝西打造千億級氫能全產業鏈的關鍵一步。

作爲傳統能源大省,陝西非常重視氫能這種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發展。2022年8月發佈的《陝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2025年氫能產業鏈規模達千億級,打造“一核引領,兩軸聯通,三心支撐”的氫能發展格局。

“高目標下,陝西的氫能產業開始全力在技術上突破,打造全鏈條生態,同時不斷在新應用場景上進行破冰,探索出了一條千億賽道上的突圍之路。”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科技經紀部副部長李傑說。

技術攻關助“氫”場景落地

6月中旬,關中大地已是烈日炎炎。在陝西咸陽的陝西氫能質量技術創新園,陝西氫能檢驗檢測有限公司氫氣品質實驗室內,工程師們正半蹲在實驗臺前,專心致志地對一個長方形的立體組合式設備進行最後的調試和安裝。

“入園以來,團隊不斷進行技術攻關,提升氫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掌握氫能製取、儲運、加氫站建設等關鍵技術,拿下了氫電耦合能源體系項目。這是陝西首個模塊化集裝箱式光伏PEM制氫-儲氫-加氫-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一體化氫能測試基地。”該企業事業一部副部長範海峰說。

距離技術創新園20多公里外,全國首個詩經主題特色小鎮——詩經裡景區,不少遊客選擇騎上“氫能助力小車”,體驗詩經文化的同時,感受氫能小車的駕駛樂趣。

這些“氫能助力小車”採用氫燃料技術,10秒即可更換氫瓶,續航能超過80公里,具有高安全、長續航、輕量化等優勢。然而此前,其運維成本卻居高不下,實際應用效果並不令人滿意。

原來,所有涉氫環境都需要進行氫氣泄漏檢測,而氫氣檢測膠帶恰好能滿足戶外維護、檢測需求,但其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我們公司很看好這個市場,也在研究相關專利,但一些難題始終難以突破。”研發“氫能助力小車”的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陝西)有限公司負責人田東明,一度苦惱不已。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解決了這一難題。在這一科創綜合平臺助力下,不到2個月時間,困擾田東明的技術難點便被攻克了。“如今,我們研發的新產品不但在性能上有所提升,而且成本還遠低於進口產品。”田東明激動地說。

鍛造全產業鏈生態促低碳轉型

爲了讓氫能更可靠又實惠,陝西通過持續推進氫能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鍛造氫能全產業鏈生態,助推產業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

走進陝西榆林高新區榆橫工業區氫能裝備製造園,記者看到,陝西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氫能裝備、氫燃料電池產線、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線3個氫能裝備製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推進中。作爲全國首個省級國有氫能產業平臺,園區計劃建設從制氫、儲氫、加氫到氫能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作爲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榆林每年化工產業可順帶產生大量工業副產氫氣——每年氫氣供應潛力約60萬噸。同時,榆林煤化工產業的氫需求量非常大,發展氫能產業的稟賦得天獨厚。爲此,榆林提出構建“以灰氫提取爲主、綠氫製備爲輔”的供應體系和“以工業用氫爲主、交通用氫爲輔”的應用體系,帶動氫能裝備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打造“西部氫能之都”。

榆林在上游利用蘭炭尾氣、輕烴裂解等工業副產氫資源,同時建成國內領先的PEM電解水制氫測試平臺,下游充分發揮“工業用氫”及“交通用氫”兩大市場,建成3座加氫站,20輛氫能重卡穩定運行,形成完備、閉環的產業鏈。

榆林是陝西發力氫能賽道的一個縮影。按照氫能發展產業規劃,陝西依託西鹹新區打造了陝西省燃料電池產業核心區;同時建設了榆林-延安-西安、西安-渭南-韓城兩條城際氫能廊道,聯通陝北、關中地區氫能消費中心和供應中心;構建起榆林、西安、渭南互爲支撐的氫能產業集羣。

拓展更爲廣闊的氫能應用場景

爲拓展氫能應用場景,推動氫能產業發展,陝西同塵和光低溫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陝西)有限公司,在攻克了液氫加註、無人機液氫燃料供應及液氫無人機集成等關鍵技術後,完成了液氫無人機樣機試製併成功測試,驗證了液氫無人機聯機運行的技術可行性。

據瞭解,液氫可爲無人機提供6小時至7小時的續航時間,同時能快速充能,大幅提升了無人機的飛行性能。這次成功測試,標誌着我國液氫低空應用技術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意味着氫能在低空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交通領域,氫能應用場景也在持續拓展和豐富。西安發佈的《西安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加快氫燃料電池重卡等車型的推廣應用,探索氫能在短倒運輸、天然氣摻氫運輸、低碳鋼鐵生產等領域的場景應用。在榆林,氫燃料電池通勤車一次加氫可行駛400餘公里。爲滿足能源化工運輸需求,陝西氫能自用撬裝(雙河)加氫站平均每天有20輛氫能重型卡車前來補充能量。

在政策方面,2024年9月1日起,陝西對安裝使用ETC裝備的氫能車輛,在陝西省內全額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費;對在高速公路上建設的日加氫能力500公斤以上的固定式加氫站,按建設實際投資(不含土地成本)的30%進行補貼,單站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隨着氫產業鏈的發展和完善,如今,在陝西,大到應用於中遠途物流運輸、續航1000公里的氫能質子汽車,小到景區裡的“氫能助力小車”、日常飲用的氫能水,各種“氫”場景正在加速落地。

來源:工人日報

編輯 秦學 校對 謝婷 責編 李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