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種良法配套 挖掘增產潛能
破解海南糧油單產提升密碼——
良種良法配套 挖掘增產潛能
“現在就是和時間賽跑,一刻也不敢耽誤。3月開始插秧,4月底要全部完成。”在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東成鎮的4000多畝水稻田裡,儋州綠豪農業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有序地進行早稻插秧工作。“今年主要種植‘特優9068’‘特優458’和‘美兩優秋香’這3個水稻品種,它們具有抗病性強、高產的特點,適宜本地生長,產出的大米品質好。”該公司負責人陳佳妮告訴記者。
將選好品種作爲水稻單產提升“第一步”的,還有文昌市海盛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王婷。“今年我們種了5000多畝水稻,帶動周邊農戶種植8000多畝,選用‘海南好米’金獎品種‘特優9068’‘野香優海絲’‘金龍優1826’和海南主導品種‘中科西路4號’。以前十分盲目,現在相關部門指導我們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再配合後期科學的田間管理,產量一年比一年高。”王婷介紹。
近年來,海南省圍繞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用種需求,以加強優良品種遴選發佈、保障良種充足供應、推動種子質量升級爲抓手,加快推廣應用一批單產水平高、品質抗性好、適宜機械化的突破性優良品種,爲糧油作物大面積均衡增產提供了有力支撐。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突出高產優質,組織開展優良品種現場觀摩、看禾選種、技術培訓等活動,舉辦‘海南好米’金獎品種評選,加強試驗示範,因地制宜強化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加快推動優良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同時,加快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推進海南種海南用,今年計劃推廣高產優質水稻品種70萬畝以上。”
今年2月,儋州市印發2025年水稻綠色高質高效項目實施方案,結合該市水稻產業發展需要,選擇光熱充足、排灌方便、集中連片的耕地,選用“海南好米”金獎品種和海南省主推品種,以全程機械化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和“一噴多促”單產提升技術爲核心技術,建立了高質高效種植示範基地6500畝,其中集約化育秧機插全程機械化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核心示範片2100畝,“一噴多促”單產提升統防統治技術示範片4400畝。
“選對好品種、把握好播種時機固然重要,還有一個增產的好辦法就是‘豆稻輪作’。近幾年,我們嘗試在同一塊田地上交替種植鮮食大豆和水稻,大豆根系能夠固氮,爲後續的水稻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條件。同時利用大豆秸稈還田,可以均衡利用養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提高水稻的產量。”陳佳妮表示。該公司作爲儋州市2025年水稻綠色高質高效項目的承接主體之一,今年通過統一採購物資、委託相關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全程機械化作業等方式進行水稻生產,“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團隊爲我們提供技術指導,田間種植管理技術也有了保障,今年的早稻預計每畝能增產100斤,畝產達到1200斤以上不成問題。”陳佳妮說。
爲落實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今年中央和海南省已投入4000多萬元資金,支持儋州市建設水稻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打造部級糧食單產提升農業科技展示示範基地,在全省開展“農機券”政策試點,推進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同時,在全省扶持培育稻穀等糧油規模種植主體,應用增產技術模式提單產。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與我省建立了包保聯繫機制,目前全省糧油生產工作已部署並全面鋪開,我們正在共同研究制定2025年海南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實施方案和相關專項配套方案,推動海南省糧食作物畝產提高2~3公斤,油料作物畝產提升3~4公斤。”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入落實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部署要求,繼續強化工作聯繫指導,在良種篩選推廣、綜合性技術集成、規模主體帶動等方面,積極幫助協調政策支持,切實推動海南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上水平見實效。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