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齊聚福州海交會 共探AI技術與人機共生
兩岸人工智慧與工業設計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行業精英,共同探討AI技術與工業設計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海峽兩岸AI+工業設計創意創新研討會20日在福州舉辦,兩岸專家共同探討AI技術與工業設計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主辦方提供)
第二十七屆海交會系列活動之一的海峽兩岸AI+工業設計創意創新研討會20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研討會以「創新創想‧福智共生」爲題,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主辦,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人工智慧實驗室承辦,吸引兩岸人工智慧與工業設計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行業精英,共同探討AI技術與工業設計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
與會嘉賓也一致認爲,面對AI崛起,兩岸青年要保持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能力,積極擁抱新技術,未來需要人機共生的人才,AI未來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社會系統的重構。
近年隨着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AI已成爲推動社會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但在技術願景與商業落地之間仍存在諸多關鍵挑戰,包含如何充分釋放AI在工業設計領域的潛力?如何應對技術變革帶來的行業重構等問題。
與會的中華大學副校長兼研發長、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遊坤明,在題爲《AI在臺灣的發展方向,人才培育及行業前景》的演講中,提出企業因應AI變革實施轉型的五大趨勢:加速培養具備AI相關技能的員工;避免「技術債」的累積;因地制宜推動AI應用;採用開放模式實現生成式AI的自給自足;要重視構建AI商業模式。
主導文創公司CEO、臺灣IP發展協會理事長江秉承在《針對AI行業的發展:現階段的投資方向》的演講中表示,2025年是通用人工智慧(AGI)發展成熟的關鍵期。AGI將引發內容與技術的「智能通膨」,重塑市場格局,未來的贏家要勇於擁抱不確定性,不僅是技術掌握者,更需具備策展能力和情感價值創造力的複合型人才。
智靈動力(北京)科技公司副總裁劉江,以《AI商業化的實踐與人機共生未來:革新創意賦能》爲題,分享團隊在AIGC商業化中的探索,通過智能化工具鏈,智靈動力實現了內容生產的「人機共生」模式,顯著提升效率並降低了成本,推動行業從人工主導邁向AI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