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人員專業、商務交流雖增 不及疫前

疫情後幾年兩岸人員往來逐步成長,伴隨這一趨勢的,是兩岸政策上的放寬,包含我方宣佈恢復大陸人士來臺探親奔喪、航司駐點、商務人士、研修生等入境,還有開放旅居第三地陸客來臺觀光;大陸則開放福建省民衆到馬祖、金門旅遊。

從結構上來看,大陸商務人士入境,去年回升到疫情前一年的百分之六十;專業人士入境去年則僅回升到百分之十一。今年前八個月雖持續增長,但仍不及疫情前的規模。政策面上,扣除觀光,政府目前僅開放部分事由申請(探親、商務、醫療、研修生等),有的甚至重啓後條件收緊(例如商務交流)。

而疫情前每年動輒兩、三萬人次來臺的健檢醫美則仍未開放。至於來臺專業、商務等交流的審查原則,在疫情期間是「必要性、急迫性、不可替代性」,去年底調整爲「關聯性、專業性、必要性」,略有放寬。

陸委會昨天向本報表示,疫後推動兩岸健康有序交流爲政府既定的政策方向。尚未開放之入境事由,如有來臺需要者,目前都可以申請專案來臺,例如商務會議、參訪、企業營運大會、藝文活動及體育賽事等短期專業、商務活動交流等,只要經過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都可以順利來臺。「政府目前的立場就是樂見兩岸健康有序交流」。

學者趙建民表示,現在兩岸學術交流全部收緊,大陸學術交流團過來非常困難,臺灣學術團體去大陸也非常的困難,往往都要經過教育部的審覈。

學者王智盛則分析,專業交流相對涉及到比較複雜的兩岸間準官方甚至是官方互動,如果連觀光這種「最沒有政治性質」議題,兩邊都無法先開展,牽扯到專業交流、兩邊對等人員往來狀況時,可能就會有更多的考慮。他指出,「從觀光開始做起,再往下走到專業交流的恢復、商務的開放,可能是現在民進黨政府對兩岸人員往來政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