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看世界》美食情未了——廈門名廚的歐洲行
陳智靈(左2)與同仁和塞爾維亞「大師班」廚師合影。(作者提供)
陳智靈主理2017年金磚會議國宴獲得巨大成功,不僅中央電視臺拍攝國宴專題,《中國旅遊報》也刊載《陳智靈和他的廈門元素》一文,向旅遊界、烹飪界報導他的美食味蕾醞釀和用心血創作的全過程。
站在卓越烹飪成就的座標前,陳智靈並沒有滿足2017金磚國宴的成功,他孜孜以求的是站在國際美食的高度,審視美食與味蕾的發展、超越。他尋思:味蕾記憶往往是「喜新厭舊」的,不斷地研試、不斷推陳出新,而不斷讓世人驚豔的舌尖上的味蕾。
不久後,他出現在法國的美食之都里昂。這裡的松露菌、牛肝菌伴雞肉、鴿肉和堅果,加上牡蠣和梭子魚,再佐以蔬菜、水果和芳香的麪包;對於初到里昂的遊客,世界上沒有什麼美食能和這裡的早餐媲美了。但是對於陳智靈來說,只品嚐一餐之後,這些「番仔味」已經沒有太多的新鮮感了。他最大的心願,是能在里昂會會那位世界聞名的廚神保羅.鮑居斯。他想拜訪並體驗廚神的「清淡烹調」的誘惑和文化的魅力。但是,他失望了!
他只能在風情別緻的傳統小飯館裡找到一個坐位。品嚐正宗的里昂菜——碩大的牛肚塞入鴿子和松露菌的「切塊」美食,喝一杯紅葡萄酒,在這裡欣賞流浪歌手用沙啞的嗓音唱「隆河、頌恩河,還有薄萊的紅酒,這是上帝恩賜你的禮物……」。
來到法國尼斯,在朋友安排下,他坐在英格蘭散步大道旁的餐廳裡,面前擺着一份著名的尼斯莎拉,其中有西紅柿、意大利香腸、豆子、洋蔥、金槍魚和很多橄欖油。凝視衆多美味,陳智靈突然有了靈感,他對侍應說:請來一份鵝肝醬和一根法棍好嗎?
法棍被切成薄片,抹上一層薄薄的橄欖油,然後放到烤箱炙烤須臾,然後塗上鵝肝醬,熱燙的法棍薄片受到鵝肝醬的「冷刺激」,還冒着淡淡一縷青煙,然後送到友人的面前。大口一咬,朋友發出嘖嘖嘖地讚美。
陳智靈看這位朋友品嚐之後還用舌尖舔了舔指尖的餘香。受友人的影響,陳智靈又一波靈感樸樸而來,他說:「法國鵝肝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廣東潮汕地區,法國人的「中爲洋用」讓法國人家喻戶曉鵝肝魅力。然而中國美食爲什麼不可以變幻角色,來一個「洋爲中用」呢?法國之行雖然沒有領略到「廚神」的風采,卻意外的在尼斯加深了美食與味蕾的普世價值。他認爲: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人對味蕾的追求往往是「喜新厭舊」;在這種美食情未了心態驅使下,陳智靈決定要用法菜與閩菜、川菜相互融合,創出「洋爲中用」,讓世人驚歎的美食。
機會終於來了。遙遠的塞爾維亞發來邀請函——邀請陳智靈等廈門名廚前往塞爾維亞開展以「鷺舞塞疆」爲主題的創新閩菜交流活動。
陳智靈經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帶「鮮蝦西多士」、廈門奇妙五香、廈門傳統薑母鴨、海鮮銀絲豆腐羹等四大美食前往塞爾維亞。在陳智靈的美食世界裡,他的美食概念是:民以食爲天,只是在於食的「優」與「劣」之分;所謂優的常態概念是有安全的和平環境,才能得到實現。
他帶給塞爾維亞「大師班」第一次見面禮是:西式麥香和廈門的紅燒肉組合的美食。讓大師班的廚師們大獲舌尖享受,感受廈門餐飲文化和西式餐飲文化的神奇——廈門紅燒肉軟糯入味,法棍經酥烤後外皮脆、內裡韌。兩者搭配,既有肉的綿軟,又有面包的脆香。兩者結合讓中式濃郁風味與西式簡約相互依偎、襯托,形成獨特的味蕾體驗。讓塞爾維亞的廚師們,驚豔中西共冶一爐美食的美味。
在塞爾維亞交流中,精心製作廈門美食薑母鴨。(作者提供)
「鷺舞塞疆」的第一場開鑼,就讓那些吃慣本土食物的塞爾維亞食客隊伍排成長龍。親自主廚的陳大師忙得不亦樂乎。美食獻藝的高潮已經過了快一個時辰,但是還有求知慾很強的塞爾維亞人還未散去。應他們的要求,陳大師給他們講述「鮮蝦西多士」美味背後的秘密。
陳大師娓娓道來:鮮蝦西多士的主要食材是蝦仁,還有若干瘦肉、馬蹄、蔥,底下墊的就是麪包,就是我們的吐司,吐司上面抹上餡料,再粘蛋液直接下去炸,炸完之後,外皮酥脆,吃起來就有肉和海鮮味道,還有留在脣齒間的酥脆香。
言簡意賅的「中國秘密」詮釋,讓這羣求知慾極強的塞爾維亞人面面相覷,透出驚異的神情。
「鷺舞塞疆」美食交流取得成功,陳智靈和他的夥伴們居功至偉。
在陳智靈的美食世界裡,他的美食味蕾邏輯含金量令人折服。他認爲:人生是極爲豐富的。人與衆不同的標誌,即不是「形而上學」本性,也不是「物理本性」,而是人的智慧與勞作精神。(胡漢輝/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