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靚人物/安踏體育用品創辦人丁世忠 收購狂人 布建全球版圖

安踏體育創辦人丁世忠。聯合報系資料照

Salomon、始祖鳥、Descente…,這些你曾聽過的外國戶外品牌,其實在過去幾年都已經被大陸體育用品公司安踏收購,而這一切都是源於安踏創辦人丁世忠在十幾年前所喊出的一句話:「不做中國的耐克(Nike),要做世界的安踏」。

進軍美國 不做中國Nike

安踏近日傳出將收購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BG旗下的品牌Reebok,今年還將在洛杉磯比佛利山開設首家北美實體店,該地區作爲全球具排他性的零售區域,美媒《Vogue Business》直言,「安踏不只是開了一家店,而是有意進入Nike和Lululemon的主場。」

丁世忠1991年在福建創立安踏,到2024年這家公司已經成爲大陸市佔率第一的運動品牌,營收位居全球前三。2024年集團營收創新高、達人民幣708億元,年增長13.6%,淨利人民幣117億。高盛近期發佈的「中國卓越10強」,安踏與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比亞迪等科技與消費巨頭並列,成爲唯一入選的運動品牌。

安踏本身的產品瞄準大衆及高端運動消費者,產品定價介於Nike、Adidas與大陸平價競爭者之間。不過它旗下還擁有多個外國戶外品牌,包括Fila中國區業務、日本滑雪品牌Descente和韓國戶外品牌KOLON,並在2019年買下擁有Salomon、始祖鳥、Wilson等品牌的Amer Sports。

從2009年買下FILA大中華區經營權,一路到2018年以46億歐元收購Amer Sports,並推動其在紐交所上市。安踏正式成爲多國品牌控股方,也讓丁世忠被外界冠以「收購狂人」的稱號。

品牌出海 做到科技創新

雖然是透過收購的方式變成跨國企業,但丁世忠2024年在接受陸媒採訪時強調,安踏不是做投資,而是做實業,有收購品牌,但想的是怎麼把品牌做好。他也表示,公司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做到科技創新、品牌出海。

這也反映在安踏2023年提出的三大核心競爭力,包括打造「多品牌協同管理能力」、 「多品牌零售運營能力」及「全球化運營與資源整合能力」,其中「多品牌協同管理能力」強調各品牌羣專注於品牌定位、行銷、商品企劃、設計、拓展銷售通路,而在創新、數位化、供應鏈和物流這四大資源上從集團層面共享,以及做好各項管理機制全力支持各個品牌穩健發展。

丁世忠本人在2023年卸任執行長一職、留任董事會主席,公司改採執行聯席執行長制度,更好落實集團「多品牌」及「全球化」戰略;實現董事會主席及首席執行官由不同管理人員擔任,完善集團企業管治;提升管理效率,強化集團人才梯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