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持續脫鉤 政大經濟系學者曝萎縮原因
曾任國發會主委、陸委會副主委,現任政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表示,雖然兩岸經貿會持續脫鉤,但大陸仍將是臺灣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記者黃雅慧/攝影
中美貿易戰下全球供應鏈重組,兩岸經貿關係在脫鉤聲浪下充滿挑戰。曾任國發會主委、陸委會副主委,現任政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表示,兩岸經貿萎縮跟幾個原因有關:包括大陸對外貿易不佳、臺灣出口特別是傳產也不佳;全球供應鏈重組對兩岸電子產業影響明顯;2024年晶片與AI熱絡,但兩岸貿易受阻等。林祖嘉強調,雖然兩岸經貿會持續脫鉤,但大陸仍將是臺灣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林祖嘉9日在臺北舉辦的新金融經濟論壇上表示,臺灣對美出口這兩年成長非常快,馬英九時期,臺灣廠商出口大陸,再轉口至美國的貿易形勢,但過去幾年,受到美中貿易戰、疫情影響,出現「中國+1」趨勢,導致這幾年有些臺商回到臺灣,從臺灣直接出口美國。
林祖嘉稱,臺灣對美貿易順差是美中貿易戰與疫情導致全球貿易供應鏈改變的結果。進一步言,臺灣對美高額貿易順差是配合美國政策的結果,反而在川普對等關稅公式計算下被課32%。如果按照川普公式來計算上半年順差額,可能會被美國課到36%的關稅。
對於臺美當前的關稅談判,林祖嘉認爲,臺灣能給出的條件很少,按他提出的數據,他說臺積電過往平均一年投資300多億美元,而臺灣全部電子業一年在國內的投資還不及300億美元,以如此體量要臺灣業者以千億美元計鉅額投資美國,挑戰很大。他認爲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臺灣接受被課20%關稅的結果,讓臺積電能留在臺灣。
對於即將到來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林祖嘉不認爲在APEC後中美能達到協議,所以11月9日美國對大陸的關稅能否繼續延期得繼續觀察。
林祖嘉強調,臺灣原本就是電子產業一支獨秀,傳產很慘,在川普對等關稅政策之後,將使傳產受創更重。這是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林祖嘉對本報表示,兩岸經貿話題因爲政治變得比較敏感,「但市場還在那邊,不可能不要」,特別臺灣傳產業在大陸機會大很多,不過因爲大陸現在內需很差,像石化、水泥現在也不好,但等到他們需求起來,臺灣傳產也能跟着向好。
對於大陸經濟前景,林祖嘉認爲,因爲房價問題,大陸近一兩年經濟不會太好,可能兩三年以後房地產有起色纔有可能回溫,因爲大陸人口多、所得高,市場潛力永遠存在,不可能預計它會一直垮下去,只要大家消費信心回來,需求就會起來。
林祖嘉說,大陸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而且市場會越來越大,包括一帶一路等,只要把市場打開,讓臺企自己在裡面找機會就可以。而觀光是一個最簡單的方式,雙方人員來往對大家都有好處。「大陸是一個很重要的市場,絕對不是唯一的市場,所以當然還是要想辦法去利用大陸的市場」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