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趨謹慎 陸委會:對岸時刻拿著「狼牙棒」

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18日表示,大陸把交流當成政治工具,對於兩岸融合、統一有幫助的交流就開放,但又時刻拿着「狼牙棒」,政府必須對於交流更加地謹慎。記者陳宥菘/攝影

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18日表示,大陸把交流當成政治工具,對於兩岸融合、統一有幫助的交流就開放,但又時刻拿着「狼牙棒」,政府必須對於交流更加地謹慎。他強調,陸委會希望兩岸交流要健康有序,沒有要封殺、緊縮兩岸交流,但對於不健康的交流會進行導正,無法導正的就擋掉。

沈有忠18日中午受政大東亞所邀請,以「當前兩岸關係與政府兩岸政策」發表專題演講。就兩岸交流現況,沈有忠指出,中共去年6月推出的「懲獨22條」絕對是影響當前兩岸交流上的阻礙,該條文對於「獨」的定義相對寬鬆與模糊,「現在對北京來講,只要不主張統一,就是獨立」,不管華獨、臺獨還是維持現狀,都是獨立。他並稱,最近掌握到很多國人在大陸被拘禁、被消失,有些人的主張甚至是偏向一中、或是支持未來要統一的。

沈有忠說,陸委會認爲兩岸交流具有統戰風險,原因在於中國大陸把交流當成政治工具,對於兩岸融合、統一有幫助的交流就開放,但又時刻拿着「狼牙棒」,政府必須對於交流更加地謹慎,至少人身安全要在可控範圍內。

沈有忠坦言,當前兩岸互動越來越少、越來越單向且封閉,「兩邊當然都有責任」,但讓兩岸交流更復雜化,帶有政治化甚至是讓交流風險提高的責任在中國大陸。他還提到,兩岸在氣候變遷、疫情防治甚至經貿方面都可以合作,但希望不要什麼事都要先有「九二共識」才能合作。

賴總統本月13日將中國大陸定義爲「境外敵對勢力」,並推出防範大陸對臺統戰滲透的「國安17條」,沈有忠說,外界可能認爲總統的兩岸政策變了,「不能說完全沒變,但整套政策重點在於對內強化反滲透,並沒有要去改變兩岸現狀」。

沈有忠指出,除了局部恢復軍事審判變化比較大以外,其他都是本來就在做的事,差別只是在「由總統說出來」。「當對方對我們的野心越來越明顯,胡蘿蔔越來越小隻、狼牙棒越來越大隻,我們的盾牌也要厚一點。」

在國安17條推出後,陸委會對兩岸交流的態度是否更爲緊縮?沈有忠表示,陸委會希望兩岸交流要健康有序,沒有要封殺交流、緊縮交流,而且還樂見交流,希望善意堆疊、由下而上,透過老百姓之間的往來降低誤判,但希望交流過程中不要摻雜太多的政治因素、甚至是爲了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我們把不健康的交流導正,無法導正的就擋掉」。